徐工大吨位轮式装载机在2010年宝马展览会亮相的当天,国外大吨位运载设备厂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说,某跨国公司高层领导,当晚就召开了紧急会议,调整了在中国销售大吨位装载机的方略,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徐工大吨位装载机产品的出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得国际主要竞争对手在中国国内,不仅降低了产品销售价格,如一家国外跨国公司的同级产品价格应声直降近百万元,而且引入了最先进的机型与
徐工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目前徐工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周到的售后服务,显著的性价比,大吨位装载机销量一举超越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跃居行业首位。
随后经过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徐工再一次迈出了冒险却伟大的一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2010年10月,徐工LW500K-LNG液化天然气装载机试制成功。不论是在安全性、节能效果、动力还是经济性上,LNG装载机都显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用户接受。2012年,产品线延伸,徐工LW600K、LW800K也采用了天然气动力匹配,形成了天然气系列装载机。随着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完善,LNG这个名词必将引起行业内一次新的技术变革,而徐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历次引领行业技术变革一样,在开发低碳节能工程机械方面又一次走到了行业最前沿。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是工程机械产品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制约瓶颈,当工程机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业高技术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上。掌握工程机械领域,只有解决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才会拥有核心竞争力。
徐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并购消化+联合与协同创新”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自主突破高端液压油缸、新型变速箱、高端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以并购的两家欧洲企业及欧洲研发中心为平台,加快突破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与德、美、韩等多国企业合资合作,突破回转支承、驱动桥、发动机、控制元器件等瓶颈技术。液压油缸、驱动桥、回转支承等核心零部件销量居全国第一。
“窥一斑而知全豹”,大吨位履带吊、全地面起重机、装载机、零部件的研发历程,只是徐工众多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在徐工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
目前徐工已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启用,欧洲、美国、巴西、上海四大研究中心加紧建设。徐工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年度评价中继续居行业第1位。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省唯一、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军工产品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列入徐工集团一级重大创新项目的4个课题,每个都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
依托强大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徐工依托持续增加的创新投入和独特的徐工创新文化,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突破。传统板块稳固保持领先优势,移动式起重机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第一;目前,汽车吊、压路机、平地机、随车吊市场占有率行业居首;大型起重机、大型装载机在国内市场居压倒性优势;高空消防车、摊铺机等主机销量居全国第一;装载机跻身行业前3强。新兴板块逐步形成优势,挖掘机与卡特彼勒合资分手三年,国内销量首超外资品牌,居国内市场前两强;自主品牌成套混凝土机械销售连年倍增,与德国施维英公司协同,形成三分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履带吊、旋挖钻机居国内前两强;小型工程机械、铣刨机、水平定向钻、桥梁检测车居国内第一;塔机、环卫机械销售连续翻番;宽体矿用自卸车、煤炭掘进机、大型清障车当年研发、当年批量销售;重卡、高铁及桥隧施工装备加紧产业化步伐;盾构机持有大量订单。涉足发展大型电动轮矿卡、凿岩机械、高空作业装备,涉足研究油气钻采、水利、除雪及海工装备等。
徐工已累计向国家提供60万台、3200多亿工程机械装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奥运工程工地上,处处可见徐工产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徐工,将以持续创新驱动为引领,不负重托,勇担大任,恪行大道,终成大器,实现成就世界工程机械顶级企业的产业愿景和装备强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