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徐工以创新驱动实现装备强国的“中国梦”

2013-08-30 08:53 性质:转载 作者:徐工 来源:徐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徐工1000吨设计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召开设计研讨会,兵分两路,一路在内部设计上寻找“突破卡口”,一路对市场客户进行走访,并邀请客户进行了数据论证,仅此一项研究问题就超过200项次。最终,内外汇合,共同形成的适应施工要求的技术细节方案不下几十种,设计方案得到大型施工单位和行业顶级专家的认可和支持。设计完成,然而在首次实际工况吊装作业道路上,1000吨的“处子秀”确是充满坎坷曲折。
  “我们决不允许国产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进入工地!”1000吨设计完成后的首次施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当时的施工方青岛项目负责人这样说到。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徐工立刻召开了千吨级履带起重机首吊专题讨论大会。“作为徐工我们一定要主动承担起缔造产业高峰的使命和责任,一定要打开这个缺口。”之后采取紧急计划,直接将实验用的800吨配重,运到青岛,按照客户要求反复进行现场比例模拟试吊,结果每次试吊都平稳、精确,最后徐工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完美完成首吊并与中国石化集团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彻底打破了超级履带起重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创了国产超级履带起重机发展新的里程碑。
  突破了1000吨的研发屏障,徐工追逐超大吨位世界第一的步伐走的更快,更惊人。
  在徐工1000 吨级、2000 吨级履带起重机设计完成,进入试制阶段后,徐工履带起重机研发团队再次制定了下一阶段徐工履带起重机发展的战略方向。
  2009 年9 月,经过两个月的精细策划,一场规模宏大的全国大走访开始了,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各大专业院校都在长长的拜访名单当中。截至同年12 月,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设计团队共计走访各地客户8000 余人次,与客户、高校形成各类需求、建议及报告共计3000 余份,各类分析用纸整整堆成了一座小山。
  2012 年7 月,江苏徐州,徐工集团与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就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进行了签约预售仪式,这是世界唯一一台实现销售的四千吨级履带起重机,标志着中国吊装业从此走在了世界吊装的最前沿!签约预售现场,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陆川表示: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诞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她成就了一个民族产业对“世界最大”的追求,而是在于“世界最大”与实际施工应用的深度融合。

自主创新不惧失败
  如果说履带式起重机是徐工的“后起之秀”,那么全地面起重机则是徐工的“金牌元老”
  2002年,徐工推出中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彻底打破全地面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魔咒”。
  2008年,徐工500吨全地面起重机横空出世,首次攻克了八桥底盘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
  2010年,800吨、1200吨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机问世,第二代全地面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推出的180吨、220吨、260吨产品上。
  2012年,全球吨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1600吨和集全地面起重机快速移动能力、履带起重机高起重性能于一身的新一代产品XCL800轮式桁架臂起重机亮相上海宝马展会。
  一路走来的徐工全地面起重机,所行走的每一步都足以让中国起重机历史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打破国外垄断、核心关键技术中国独有,在制造中国最好装备的同时,更在以其大气精良装备中国。
  2001年,尽管当时徐工重型刚刚扭亏为盈、尚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全地面起重机研发工作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关心和强力支持下,开始了漫漫征程。
  中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QAY25研发任务下达后,整个技术团队就如何构建它的雏形展开激烈讨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油气悬挂装置成型。
  然而,理论上已经完善的油气悬架试车时却在前来参观的领导面前闹了个大红脸,工程师们在开动起来的起重机座位上颠簸个不停,要知道技术成熟的全地面起重机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可是连放在驾驶室里的一碗水都颠不洒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那时,大家意识到,原来全地面起重机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只做好原理、做出零件还远远不够。系统构建出来,不经过试验测试,各项参数不确定,产品肯定不过关。”
  经过三轮艰辛的改进测试后,终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于2002年成功问世!尽管这个头开得有些曲折,但是徐工至此真正走上了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发之路。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