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徐工以创新驱动实现装备强国的“中国梦”

2013-08-30 08:53 性质:转载 作者:徐工 来源:徐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2006年,当七台100吨-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列阵于上海宝马展会时,徐工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瞩目。跨国起重机同行观摩了徐工在徐州的工厂和上海的展品后,说道:“我在中国找到了对手”!
  2012年11月27日,被誉为“世界第一吊”,“工程机械航母中的歼15”的全球最大吨位、技术含量最高的徐工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亮相上海宝马展。参展期间,该产品引来众多客户的纷纷围观,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认可。
  10年一瞬,徐工全地面起重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推动了我国全地面起重机从产业空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研发并批量生产百吨级至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徐工不是在单纯盲目追求“世界第一”的桂冠,他实现的每一次超越,每一个世界领先都是在与客户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创新开发出的适用重大工程、高可靠性、实用性的产品。
  世界第一吊——徐工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问世,标志着徐工顺利实现“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世界级企业新的腾飞。同时,该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有力的填补了国内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空白,再次彰显了徐工在工程机械行业的“老大哥”地位,完美履行了中国赋予徐工的神圣职责,奠定了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范围内不服输的坚强品质。
  一件件荣誉、一个个奖项、一次次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见证了徐工全地面起重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艰辛历程,以辉煌的战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自主创新永无止境
  目前,徐工自主研制的“大力神”大吨位装载机已成为唯一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在如今摧城拔寨、屡建奇功的时候, 徐工人不会忘记那曲折探索的研发过程。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行业某企业率先施行降价策略,一时间,装载机市场如家电市场一样刮起了降价风波,加上民营企业推波助澜,价格大战狼烟四起,全行业进入价格大战的怪圈。徐工意识到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和品质的竞争,为打破这一僵局,1998年底,徐工率先开发了装载机第三代产品G系列装载机——ZL50G。
  ZL50G一面世就以其高超缜密的设计、精良可靠的配置、俊朗豪放的外观和舒适优雅的驾驶室赢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谁能想到,ZL50G在世纪之交装载机领域这场技术革命里独占鳌头,成为中国装载机产品银河中一颗绚烂闪耀、久不黯淡的星,时至今日,它仍然被国内外市场推崇备至喜爱备至、仍然是徐工装载机的拳头产品之一。
  徐工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2007年,以LW500K为首的徐工新系列装载机轰轰烈烈推向市场,初战告捷,收到市场良好反响。2008年,徐工LW300K、LW350K、LW400K、LW600K、LW800K同步投入开发。一时间,国内各建设领域、巴西、波兰、土耳其乃至世界各地到处是徐工装载机的身影。
  徐工装载机的前进却不会踽步于此,2009年初,徐工集团作出了研发和制造国内最大吨位装载机的构想。
  当时国内外市场的现状是:国内用户每年都需要大吨位装载机三四千台,但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优秀机械制造行业仍然继续生产的是中小吨位装载机,同他们竞争如果仅靠打价格战,公关战,人情战,都不是长久之计;以往中国许多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中小吨位装载机比较普遍,但随着矿山、港口、建筑等行业建设的发展,使用大吨位装载机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所以打破大吨位装载机被国外市场垄断的局面,靠大吨位装载机王牌战胜同行竞争对手。
  又是传奇的几个月,这是充满曲折和艰难的几个月,却也注定是充满辉煌胜利希望的几个月。2009年3月研发开始,9月份图纸已全部出炉,但国内没有大吨位装载机的制造先例,能够与之配套的结构件、零部件供应商近乎没有,于是徐工决定“我们自己造!”。在12吨位大型装载机试制过程中,研发项目组成员从生产第一个零部件开始,都以高标准严要求严格监控。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2010年4月,1200K,迄今为止依然是国内最大吨位的装载机终于试制完成,徐工研制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的梦想终于实现。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试验,并在试验中加以改进、调整,使得12吨位轮式装载机从各个方面做到了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