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运经济动态分析
(二OO七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珠江水系各省(区)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广东经济在高位运行中,消费品市场持续畅旺,工业生产九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放缓,增幅略有回落;广西经济延续上年同期快速增长的好势头,GDP连续4年上半年增速保持在12%以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步步为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促使珠江水系水路运输快速增长步伐更加平稳。
上半年珠江航运在受西江航运干线建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断航、滞航九十余天影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珠江内河共完成客运量822.96万人、与去年同比下降5.7%,旅客周转量17695.88万人公里、同比下降27.8%;完成货运量10167.98万吨、同比增长5.6%,货物周转量1495952.06万吨公里、同比下降24.9%。
其中广东内河完成客运量190万人,旅客周转量3811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4.3%、59.9%;完成货运量7581万吨、货物周转量692481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2%和下降了42.7%。
广西内河完成客运量503.4万人,同比增长3.5%,旅客周转量11496万人公里,同比基本持平;完成货运量2535.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货物周转量80256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8%。
珠江航运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港口吞吐量保持增长,增幅回落
今年上半年,广东与美国、欧盟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进出口继续在高位运行,增幅略有回落。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鞋类等商品出口增速趋缓;主要原材料进口减少,其中氧化铝、成品油进口量分别下降达70%、13.6%;钢材出口量增幅多变,主要是一季度受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旺盛价格提高的影响,刺激我国钢材大量出口,但从4月份起国家调整钢材出口政策,抑制了钢材出口的过快增长。1-5月,广东钢材出口量增速分别由一季度的2.15倍回落至1.03倍。加上建枢纽船闸省际运输受阻,影响港口生产等因素,港口吞吐量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
上半年广东航区主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722万吨,同比增长10.1%,增速下滑近2个百分点。新塘、五和、容奇、西南、南海三山、新市、三埠、公益、麻涌、沙田、肇庆以及惠州(内河部分)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45万吨,同比增长4%,增幅下滑50%;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0.5万TEU,同比增长13.6%,发展势头未减。麻涌、沙田港口吞吐量同比出现17.6%、17.4%的负增长。作为沿海港口的太平、中山、江门、新会四个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477万吨,同比增长16.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7万TEU,同比增长18.5%。其中太平港吞吐量同比出现35.4%的负增长。
广西全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01.7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40.73万吨,同比增长62.7%;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61.03万吨,同比增长3.2%。贵港、梧州、南宁、柳州四个内河主要港口上半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945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贵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1万吨,同比出现23%的负增长;而梧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9万吨,同比几近翻番,特别是6月单月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提高了近3倍。
二是常规性旅客运输明显下降,水上旅游持续发展
上半年,广东内河和沿海水上旅客运输都出现下滑,特别是内河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90万人、3811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4.3%、59.9%。
广西航区全社会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535.8万人、同比增长3.62%,完成旅客周转量14270万人公里,同比基本持平:内河和沿海旅客运输均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在假日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拉动作用下,上半年珠江水系水上旅游客运量持续稳步增长, 漓江航线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黄金周期间旅游运输无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
三是货物运输保持增长,增幅有较大回落
珠江水上货物运输上半年虽然保持了一定增长,但增幅有较大回落:其中广东完成内河货运量7581万吨、同比仅增长9.2%,货物周转量692481万吨公里,下降达42.7%;广西也不另外,完成内河货运量2535.6万吨、同比接近持平,周转量802565万吨公里,增长仅2.8%,与2006年的较高增长形成明显距离。
通过梧州的水路货物运输量是反映西江航运干线水路货流密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上半年通过梧州下关水运检查站的船舶48004艘,总货运量1155万吨,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普通货物下行1025万吨、上行97万吨,通过其他货物(包括化学品、燃油、集装箱等)32万吨。通过桂平船闸百万吨以上的货种主要有煤炭(160万吨)、水泥(110万吨)及河沙(100万吨)。
造成货运量增幅走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洲水利枢纽工程2007年2月5日实施中江截流,截流断航达27天,3月3日2#船闸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但由于1000吨级2#船闸通过能力低,致使大量船舶堵塞在船闸上下游,高峰时曾达一千多艘,直到5月15日2000吨级1#船闸建成通航,1#、2#双闸运行,才使西江航运干线上的通航问题得以解决。
四是货运运价市场调节明显
上半年内河货运货源比较充足,随着大吨位船舶不断增加,水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单位运价水平总体下降。
省际运输一度受西江航运干线上建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的影响,船舶通过量受限,在货主需求及运量通过有限的矛盾中,货运运价市场调节十分明显,各种货物运价几近翻倍;当1#、2#船闸建成同时通航,运输瓶颈解决,运价很快恢复正常。
五是广西取消船舶过闸费和“航基”费
今年3月,广西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办法》,对确保航道船闸(含升船机)的安全运行管理进行了规范,对船闸建设保养与检修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于2007年5月1日起,在广西自治区内所有船闸实行船舶免费过闸;6月8日起停止收取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广西1992年开始征收水运客货运附加费,也称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两项减免对提高船闸通过能力和航运企业减负均起到积极的作用(南宁、贵港至广州每吨货物分别减少开支6.35和3元);船舶营运成本降低,水路运输优势进一步显现,对水运发展是一个长期利好。
六是云贵珠江航区基本建设加大
云南、贵州目前仍为库区客货零星运输,所占份额较小。“两江一河”航运由于龙滩库区蓄水至340米高程,原有的航运设施及道路被淹,原来的小船已不适应库区运输,而大吨位船舶暂未造出,目前航运处于过渡期。
上游云南、贵州水运发展缓慢,但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
航运的突出问题
高油价对航运利润空间继续形成冲击—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已经如约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今年上半年受美国汽油库存连续减少、伊朗局势动荡、“古努”飓风对海湾地区石油生产和出口造成大的影响,以及非洲最大采油国尼日利亚罢工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涨再涨:6月25日左右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在68.8~71.2美元/桶间,国内成品油受其联动,价格高居不下,对航运利润有限空间继续形成冲击。
过量滥采河砂严重破坏航道________非法采沙船滥采屡禁不止,为水上运输最大安全隐患。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其中悬浮于水里的泥沙占90%以上,沉到河底的粗沙占比例小。人们挖走的泥沙都是粗沙,且已连续采挖15年。上游来沙量与滥采河沙量形成的差值愈来愈大,非法采沙船把历史积存的河沙也挖了。过量滥采河沙不但严重破坏航道危及船舶航行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堤坝基础;而且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还会引发咸潮上溯。
水运形势展望及建议
一、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下,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启动中,内贸大宗原材料运输市场稳中趋旺,集装箱货源需求提升;外贸运输在国家政策性调控下市场稳定。下半年珠江水运将迎来可喜的生产局面
二、今年,广东煤炭需求达1.2亿吨,全靠省外、国外资源,预计调入总量将达12400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海运调入9300万吨占全省煤炭调运总量的75%,同比增长19.2%,北煤南运已成为广东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在6月中旬,交通部水运司和广东省经贸委联合召开的广东省海上南北航线煤炭运输工作座谈会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铁路沿线及北方港口开设收煤场。
位于西江航运干线的贵港港拥有近60家水运企业、2100多艘运输船舶,是西南最大的内河港口,已有数百万吨煤炭运输量。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广东、广西、贵州充分发挥其优势,正积极建立跨省区煤电油运协调制度,合作开辟国家“西煤东送”的煤炭运输贵港通道,建设煤炭中转基地,中下游能源运输市场看好。
三、第三季度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夏季用电高峰来临,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电力供应形势异常严峻,电煤运输是必须保证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及航运企业,在抓好北煤南运的同时,还必须积极组织调运好陆水联运的西南煤炭,为珠江中下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能源运输保障。
四、下半年将进入一年中的运输高峰期,油料消耗量会加大。在油价高企、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各级航运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在船舶营运中采用新技术,运用经济航速,逐渐降低燃油消耗,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航运竞争力。
五、第三季度水丰,船舶实载率高,是水上运输的黄金时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航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全面贯彻落实李盛霖部长在“两防”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将船舶防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工作贯穿于水上运输的各个环节;航运企业要以此契机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全员安全生产培训。
六、岩滩水电站、乐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船闸相继建成,6月5日百龙滩水电站船闸通航试验成功;时下桥巩水电站500吨级船闸与主体工程正在同步建设,计划今年12月完工:红水河龙滩下游段全面恢复通航指日可待。有关部门要积极应对,提前做好航运市场的培育工作。
2008-06-30 15:49
2008-06-30 15:48
2008-06-30 15:48
2008-06-30 15:47
2008-06-30 15:46
2008-06-30 15:45
2008-06-30 15:16
2008-06-30 15:11
2008-06-30 14:58
2008-06-30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