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码头数百辆徐工汽车起重机齐聚,整装待发,这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首次看到的国内汽车起重机群体出海的画面。据了解,6月份徐工汽车起重机出口量同比增幅达186%。
海外市场的增长只是一个小插曲,徐工汽车起重机真正亮丽的业绩在国内。2010年上半年,中国起重机在国内市场表现惊人,稳踞行业第一位的徐工,单月平均销量增幅超过30%。徐工汽车起重机上半年净增收入,已相当于2003年全年收入水平。最新出炉的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十强排名中,徐工成功晋级,由第四位跻身前三甲,其中,汽车起重机单项综合经济指标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首位。技术创新再放异彩,仅2010年上半年,徐工共推出三大系列18款新品和改进产品,QAY500全地面起重机、DG68登高平台消防车通过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项目审核。
冲出促销重围 坚定走“世界级”道路
徐工,位居世界工程机械前十强,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连续二十一年稳居首位,在2009年拿下500亿后,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把2010年定位为徐工“千亿元新的起点”年,把徐工第三个十年发展大计指向“世界级”,并规划出新的战略路线:“实施差异化战略,坚定‘三高一大’的产品和技术发展道路,在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徐工诚信,取得全面升级”。
作为徐工集团的下属企业,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正在全力按着这一构想奔向世界级。
“如果我们愿意降低风险控制的标准,这一增速还会再提高,但是我们选择更优质的增长。”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忠表示,“对照世界级企业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式发展的状态,真正把行业、客户和企业的优质增长放在首位,把徐工诚信落实到位。”
2010年,得益于国家加大基础投资对内需的拉动,国内汽车起重机行业增长迅猛,宽松的信贷政策给行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催生了非理性低端竞争。进入3、4月份高峰期,同行业个别企业放开融资租赁业务,甚至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推出尚不成熟的产品,频繁动用“零首付,延期还款”、“买大赠小”——把价值50多万元的产品当“赠品”等极端促销手段,导致大量低质产品批量涌入。在这种恶性竞争的带动下,业内顿起狼烟,多个厂家极端促销政策竞相出台,下游吊装业出现了高峰期前所未有的利润率下滑、产品故障频发的态势。
为了保证整个业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徐工全面调高风险控制标准,主打产品品质牌,全力引导市场恢复理性:“工程机械制造商不应盲目依赖金融手段,制造商最核心的责任在于做强实体,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进步”。 2010年5月,河北沧州的一位客户以高出二手车平均市场价14%的价格买下了徐工二手车,这个价格超过进口日本二手车的价位:“徐工二手车很难买到,虽然买得贵,但用着便宜”——客户心中自有一笔帐。
“品质为王” 让“中国制造”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2004年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提出“三高一大”的产品发展战略思想,至今,徐工重型已经在这条道路上积累了六年,每年推出的产品都严格遵照“高可靠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型化”的发展思路向前推进。仅“大型化”方面,国内首台200吨、240吨、300吨、400吨、500吨全地面起重机,亚洲最高的53米、68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均诞生于徐工,下半年徐工还将推出重量级的超大吨位起重机、88米登高平台消防车、90米高空作业平台。
针对“大型化”,王民给下属各公司的要求是:“绝不是追求简单意义上的世界之最或者中国之最,必须是建筑在前面‘三高’基础上的大型化,这才能真正体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真谛,突显科技创新本质。”
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排除各种干扰。
近年来,囿于设计能力水平限制及迫于竞争压力,一些厂家或者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或者通过增加产品自重即“多卖铁”来提高产品的局部性能,甚至在毫无过程积累的情况下,就推出“之最”,导致安全隐患、机器内部损耗、油耗等大幅增加。客户当时买设备的时候感觉挺好,但用不了两年,就不堪忍受维修成本过高的压力。同时,行业低端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向优质、高端方向发展的进程受阻。
因此,必须要让“中国制造”拥有更强的竞争力。2009年底,在完成了新一轮技术升级,全面攻克智能化控制等八项关键技术后,徐工在起重机上全面启动“边界极限”工程。这是个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可称之为“世界起重机技术‘皇冠上的宝石’”。仅从起重机外观来看,国际最高水平是把200吨级起重机控制在五桥范围内,徐工新一代全地面起重机如220吨,是国内唯一接近这一极限能力的机型。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史先信介绍:“‘边界极限’最本质的不是在外观,其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个平台,即形成高度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的设计、制造、管理、供应平台;还必须建立两个基础,就是必须确保产品百分之百安全,确保品质高可靠性;实施一个导向,即从客户实际使用需求角度出发,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充分满足施工作业、工况需求。追求极限境界:尺寸更紧凑、耗材耗能更小、起重工况设计更合理更经济,起重性能最优异。实现一个目标,让客户使用的产品达到损耗最低、品质最好、性能最优、收益最高。”但由于设计能力的限制,目前,国内200吨该类型产品的实际水平是六桥,在吊重性能一定的条件下,一旦桥数再少一桥,结果要么是产品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要么是产品机体内的损耗会成倍增加。启动这一工程的目的在于,引导行业摆脱低质低价、低销售政策、追求表面之“最”的竞争怪圈,向“三高一大”的方向发展。
2022-04-07 10:03
2022-04-02 08:03
2022-03-14 11:28
2022-03-14 11:26
2022-03-14 11:25
2021-03-03 10:33
2019-04-11 09:12
2018-08-31 17:47
2018-05-05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