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企业为何没有得到垄断利润-论振华重工
2010-03-15 11:27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机电工业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尊敬的企业家先生:
现在,您是不是跟我一样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带来超额收益,我们要那么大的市场占有率干什么?如果在一路豪情万丈地扩充产业王国的版图之后,却落得自断臂膀的结局,那我们图的是什么?
人们常说,不要在追逐过程中忘记目的,同样地,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要以牺牲利润或利润率为代价的话,是不是还是算了?
最后,为使话题的讨论不走偏,需要做如下几点说明:
第一,没错,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非利润率最大化,但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一家下功夫将利润率维持在一定水平的企业,其盈利情况通常也都很不错。利润率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却能折射出企业经营战略的方方面面:对客户的挑选,定价战略,维持适度的市场规模等。
第二,利润率并非越高越好,但任何一家想要长治久安的优秀企业,必然都需要维持一个与之相称的利润率水平。这样,它的抗风险能力才会增强,在经济低谷或者产业变革出现时,才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一般来说,如果一家企业的净利润率低于5%,那就不能算是一种“健康”的经营状态,因为它很容易遭受亏损。
举例来说,有A、B两家公司,在正常的年份,A公司的净利润率一直维持在18%左右,B公司5%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两家企业都受到冲击,A公司净利润率下降至12%左右,但B公司却很有可能只剩1%的微利,甚至亏损破产(如果经济持续收缩)。
做企业都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辛辛苦苦奋斗那么多年,争取到的只是生存,又有什么意思呢?
第三,有时候,有选择地放弃一些市场份额,利润反而会增加。
在经济不景气之下,净利润率有所下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就是有那么一批企业,净利率不降反升。
举两个例子,2009年前三季度,知名家电生产商格力电器在主营收入下降12.64%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上升41.97%;还有机电行业内有“黑马”之称的某公司,也是在主营收入小幅下降1%时,净利润同比增长13%——收入下降,利润增加,显然净利润率是上升的。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无外乎调整结构,重点销售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格力电器就是放弃了部分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加强自主品牌的营销。而之前提到的那匹“黑马”公司,也是开发了大量迎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对冲原有品类的下滑。
那么,垄断企业就一定不能获得垄断利润吗?
当然不是。这要看你的垄断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仅凭成本优势依靠低价从竞争对手那里攫取大量市场份额,那么,赚取垄断利润的可能性不大(比如中国服装行业);而如果是以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为核心形成的垄断,比如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往往都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作为对创新能力的回报,本来就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