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一重机在集团两精成果验收中斩获冠军

2010-01-08 09:39 性质:转载 作者:慧聪工程机械网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三一重机在集团两精成果验收中斩获冠军2009年10月,在三一集团的两精成果首次验收中,三一重机拔得头筹。12月19日,三一集团总裁唐修...
湖南三一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三一重机在集团两精成果验收中斩获冠军

    2009年10月,在三一集团的两精成果首次验收中,三一重机拔得头筹。12月19日,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先生、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先生带领验收小组,亲临昆山,对三一重机的两精工作进行验收,并给出极高评价。易小刚直言“重机在装配流水线是全集团真正流动起来的流水线,也是最好的流水线”。唐修国则在全面肯定重机两精成果的同时,着重表扬了重机6S工作。“6S现场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最高水平”。唐修国先生如是说。

    12月22日,在集团“两精”工作的验收大会中,通过紧张的评比,三一重机最终荣获第一名。

    观念转变,人员素质大幅提升

    重机思想转变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当时重机工艺所就大胆地进行了设备移动,将镗床搬到了焊接区。这是重机建立的第一条自动生产线,虽然简陋,但最终提高的生产效率给相关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因此,2008年制造变革运动的掀起,与寻求继续突破的重机一拍即合。制造变革运动是场全民运动,重机迅速组织了制造变革小组,针对全司员工,组织思想学习和理论培训。至此,重机的两精工作在热火朝天的氛围中拉开序幕。2008年10月,在集团《图解丰田生产方式》竞赛中,重机夺得金牌,首战告捷。

    随后,在变革的实际行动中,重机仍将“观念转变”四个字放在首要位置。总是以思想认识为先,纠正员工的认识偏差,确保全员在制造变革思想上的一致性。工作推进之初,车间工人因认识不足大多有抵触情绪,导致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开展。针对此,重机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终,消除了员工的思想障碍,使员工能积极地配合制造变革工作。“生产线实现流水化生产,并没有损害到我们的利益,反而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工作中心主任随着认识和体会的加深,全力配合拥护两精工作的开展,并纷纷要求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

    验收大会上,唐修国先生总结称,“重机两精工作的成功关键在于人的成功”。并表示“人和作业标准的培训十分重要,比装备升级更加重要”,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将是未来制造变革取胜的关键因素。

    基础工作扎实全面

    制造变革运动之初,重机提出的“5+5”计划(即从下料至结构件生产控制在5天内,从装配至调试入库控制在5天)已基本实现(现状为6+4)。这得益于重机在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

    要实现装配的流水化,工时测量十分重要。重机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理论计算与实地勘测双管齐下。首先精确了装配线上发动机装配、动臂油缸装配、斗杆装配等35个工位的工时。随后,通过理论计算,对各工位进行反复调整,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装配流水线。截至目前,中挖装配车间的月产量迅速提升至368台/月,平均生产节拍为35分钟∕台。三一重机总经理戴晴华先生表示,重机下一步制定“2+2”计划,将装配时间降低至2天。

    生产流程化实施过程中,重机做出大量的基础夯实工作。首先,运用生产线平衡方法进行产能计算和工序平衡,然后,通过“削峰填谷”的方法,进行工位细分、缩短生产节拍,再通过布局的调整,最终实现一个流生产。其中,为把好布局这一关,重机不仅进行了严格的工时测定,还精心绘制了价值流图,并针对布局进行反复的分析和优化。

    在“标准”方面,重机可谓下足功夫。先后完善了现场指导生产工程设计书、QC工程表、作业标准书等,为重机的作业保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个流生产初步实现后,重机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了严格的质量管控,对现场进行持续改善。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