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创增长
新常态的声音以极大的穿透力回荡在新一轮中国工业革命的上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判断。
作为新常态的一个缩影,工程机械行业也发生了由“黄金十年”转入“中速时代”的深刻变化。王民也由此开始了新的深刻思考:“徐工第二个1000亿靠什么赢得?靠老办法不行,必须依靠‘三个更加注重’强健筋骨: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体系运行的效率和务实;更加注重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而这恰恰就是新常态下企业创新增长,乃至创造增长的动力密码。在徐工各事业部负责人的思维中,新常态为重新塑造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在即将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也将作为重要目标被提出。在此背景下,徐工攻高端、重转型和促升级之路也成为了新常态企业变革的活体样本。
王民曾经表示,大型起重机之所以能吊装起巨大的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对于一台机器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徐工转型的真正出路就是成为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砝码”。
坚定而后坚实。坚守中变与不变的辩证融合考验着徐工的经营智慧——变的是对市场需求、用户体验永不止步的创新追求,而不变的是对梦想的执着,对产业的坚守、对信念的专注,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丢掉幻想,去除浮躁,变革创新,徐工模式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新注脚。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