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国重器》六次拍摄徐工背后的故事

2013-11-19 16:09 性质:转载 作者:徐工 来源:徐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最让我们敬佩的是摄制组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为了拍摄800吨全过程吊装,聂老师在房顶上一呆就是一整天。6月的天气,热得不行,直头暴晒不说,还得不停地盯着机子,不要过热了,不要电不足了;张导也时刻盯在现场,好多人热得躲到空调屋里、车子里避暑,他和几位摄影师一直盯着现场的一举一动,或是拍摄一组工人的微镜头,或是抓拍工人操作的动作,再或者拍摄一组800吨吊臂组装的过程,总之一刻也闲不住。到了晚上,我们都累得不行,吃了饭早早就睡了,张导他们还要把当天拍摄的素材理一遍,编上号,存好档,“这么多的镜头画面,不及时分类归档,后期编辑起来就会非常麻烦”,负责素材管理的孟老师说,他们每天都要整理到凌晨2点多钟。
  忙碌的5天拍摄结束,我们和摄制组在当天下午就告别了,因为时间紧,没有庆功宴、没有告别式,又各自投入到下一个目的地工作了。
  品牌知名度的魅力靠的就是这个团队人员的魅力——职业、敬业!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学习的,“职业、敬业”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也常拿此自我勉励自己,做就要做最好。

6月20日至21日
拍摄南美订单2000台产品装船

  2011年,徐工成功签订“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大单” 总价值48.42亿元6025台产品南美订单。从2011年6月20日首批次发车到第五批车辆发运,历经整整一年。
  2012年6月20日,《大国重器》摄制组亲赴连云港,拍摄第五批2000台徐工产品发运的壮观场景。进出口公司专门作了周密的部署,全力配合确保拍摄任务完成。

  6月20日下午,拍摄组抵达连云港码头,开始拍摄。由于下午涨潮,船一直无法靠岸,下午顶着烈日拍摄了两个多钟头后始终没法达到完美的拍摄效果,因此拍摄一再往后推。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摄制组一直拍到凌晨3点多才回宾馆休息。
  一直跟在现场的徐工进出口公司刘爱军介绍说:6月的连云港,温度已经达到了36、37度,夜里,码头的灯光一打,蚊虫都集聚到灯光下,每个拍摄组人员和工作人员腿上胳膊上都被咬了好几个大包。但是港口周围也没有超市、商店,没法购买花露水等驱蚊产品,摄制组的人只能不时吐几口唾沫抹在蚊虫叮咬的地方用来止痒。

  更让人感动的是,两位主摄制人员都达到60岁的高龄,但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没休息。拍摄过程中的晚餐也是在港口解决的,一个汉堡一杯可乐就是拍摄三个多小时后的晚餐。
  为了赶得上拍摄清晨朝阳时分装船的镜头,摄制组的人员在凌晨3点多回到宾馆后,没睡2个小时,又开车赶往码头,只为了能拍摄到日出装船的镜头。
  千台徐工产品迎着朝阳,带着中国装备制造人的重托,骄傲地驶向大洋彼岸,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壮观画面也经央视呈现给了全国的亿万观众。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