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质量部部长陈常青就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事例:在路机事业部的机加大件小车班,他们通过一项“一人多机”的改善活动,实现了少人化,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
该班组现有5名操作工,他们主要负责路机公司圆盘类零件的加工。但一进入生产旺季,5个人都要忙得团团转,并且还完成不了生产任务。按照公司以往的做法,要么增加外协的供应,要么再招聘2-3名操作工。但不管哪种措施,无形之中,公司成本要增加,而且还不能保证零部件品质的稳定。
有问题就有改善的空间。路机工艺院不断摸索,通过设计联接式踏板,改善搬运流程,实现了“一人多机”。这一改善,不但为公司节省了人工与商务成本,而且充分发挥了自动化设备的潜力,提升了生产效率。
据记者了解,在制造成本费用控制方面,2013年一季度,公司通过工艺改善、QC活动,使万元产值费用(含人工、辅料及付现制造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比节约6000余万元。
此外,公司在财务费用降成本方面也卓有成效。近两年,公司通过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利用中票、私募、银团、商业票据等创新性融资工具,不但有力保障了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营,还使今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大幅降低。
费用管控,不仅仅是省钱,也是公司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健康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一通过持续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降成本举措,必将进一步提升管理,夯实盈利能力,把三一打造成一个节约高效型的企业。
案例1:信息化降成本 打造PDM平台,研发数据全球共享
在5月21日的讲话中,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特别指出,要加强三一内部的整合与合作,通过共享研发平台,来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
实际上,在符合集团流程与信息化战略的前提下,研究总院以架构、流程、数据、手段、管理、安全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全集团的研发信息化体系进行了深入变革,通过梳理现有平台及管理模式,打造了一个可以实现全球协同研发的PDM系统,这一共享研发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不但节约了大量研发成本,还为公司的长期竞争力的培植做出了贡献。
PDM的中文名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它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并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来自研究总院PDM管理部的戚亭告诉记者,三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引进了PDM系统,经过数十年的选型、实施、优化,目前该系统通过研发数据全球共享,可实现全球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研发, 较好地满足了公司国际化发展需求。
“当时,很多事业部的研发数据,各自为政,并未实现集中管理。而同时,
三一近几年在美、德、印、巴纷纷建立了产业园,汇聚了全球大量的研发人才,如果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整合优势资源,公司大量的研发投入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