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一个地方工程机械国企的千亿元神话
2013-03-21 09:33 性质:转载 作者:徐工 来源:徐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千亿元”的神话
决战在市场,决胜在工厂
京沪高铁行进到苏鲁重镇徐州,在这个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的沿线,徐工集团的各个分厂,星罗棋布般坐落在这里。
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是徐工的一家支柱企业。这里主要生产起重机、消防车、塔机,年产值270亿元,贡献了徐工集团近1/3的产值。而业界传说中的全球最大吨位的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也产自这里。
庞大的流水线上,自动化机械和数十个机器人往来穿梭,只有在一些关键的生产环节上,才能见到工人的身影。车间的墙上张贴着数张标语:“决战在市场,决胜在工厂”,“客户没有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到”。
在轰隆的车间里,徐工集团的千亿元神话就从这里讲起。
14年前,1999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同样陷入低谷。那时的徐工集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市属国企,全年的营业收入仅有35亿元。
危难之际,必有力挽狂澜之人。
这个人是王民,现任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出生于1954年的王民,山东昌邑人,从18岁起就在徐工工作。1999年,王民临危受命,执掌徐工,并迅速启动改制改革。
1999年以来,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的规划要求,徐工以变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核心,对下属的56家二、三、四级单位进行改制剥离,全员上下进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而对国企中最敏感、最关键的人的改革上,徐工立即启动了矛头直指干部作风的七项专项治理,从严治理干部。
2003年,徐工集团实现了规模超过100亿,成为行业首个“百亿集团”;2006年以来又取得了连年净增超百亿的发展奇迹,2006年202亿,2007年308亿,2008年408亿,2009年达到505亿,2010年660亿,2011年870亿,2012年超千亿……
徐工集团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担大任”的气度
真正的危机源于自己
2月28日,记者在与徐工干部职工的交流中感受到,虽然徐工在2012年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但集团上下却丝毫不敢放松,并没有沾沾自喜,前进的路还很长。在李格看来,这就是徐工一贯的风格,低调沉稳,精心专注于工程机械这个行业。
2012年,全球经济肃杀。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及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导致市场对工程机械类设备需求继续大幅下降。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的装载机实现销售13.8万台,同比下降28.1%;挖掘机实现销售9.3万台,同比下降37.1%;轮式起重机实现销售1.7万台,同比下降38.8%;工业车辆实现销售22.6万台,同比下降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