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对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吊臂设计原理的探秘

2011-02-17 09:43 性质:转载 来源:今日工程机械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有限元分析计算

    1.有限元模型建立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既要如实反映结构特征,又要尽量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对吊臂进行了简化。因为吊臂主要受压弯作用,我们用梁单元beam181建模。按实际各节臂的臂长、搭接长度、滑块位置画线,然后将先前建立各节臂二维截面属性赋给各节臂。吊臂头部和滑轮都进行了简化处理。对模型进行定义单元类型、材料属性等,然后进行网格划分。

    2.加载和添加约束

    按实际受力进行分解后加载到吊臂,包括吊重轴向和横向分解力、钢丝绳拉力和重力等。臂与臂之间耦合了x、y、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并对吊臂后铰点处进行了约束,除了y方向的自由度不约束外,其它5个自由度都进行了约束,另外对变幅油缸下铰点和钢丝绳也进行了约束。加载约束后,用通用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出计算结果。

    3.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选取两种工况进行比较,一种是全伸臂,即臂长为44.2m,仰角79°,吊重为10t,起升滑轮组倍率为3的情况;另一种是第一节油缸全伸,二节油缸伸1/3,即臂长为27.5m,仰角79°,吊重为20t,起升滑轮组倍率为4的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非线性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模拟两者得出的结果相近,说明本计算结果准确。

    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实验验证

    在现场进行实验验证时,需要有选择的采用在吊臂上贴电阻应变片来测量吊臂的应变,应变片布置跟程序计算所选危险截面上的各点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20%,考虑到实际测试过程中风载、砝码重量、臂架上翘量、应变片位置的完全准确性等等各种误差因素的累加,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可接受,表明程序计算结果真实可靠,对设计研发提供很大帮助。

    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本文使用了以非线性迭代算法开发的汽车起重机吊臂设计软件,对柳工QY70型起重机产品的吊臂进行了计算,而且在选取相同工况的情况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最终比较结果得出两者误差在5%左右。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结果也相吻合。这表明本计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