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三方面优秀禀赋
我国重装企业有着优秀的禀赋与特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些企业出生于上世纪一五建设或三线建设时期,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多年来作为“国家队”,它们身上寄予了年轻共和国生存发展的厚重希望,也因此开启了这个古老国度工业化的发端,因此一旦成为这类企业,便具有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二是发自内心的自主创新欲望与动力;由于其战略地位,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被国际同行压制和封锁的境遇,养成了在一张白纸上自力更生画出最新最美图案的志气和能力,它们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它们的故事虽各不相同但发愤图强的主线贯穿始终。
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国际视野;我国重装企业大多经历了初创时期对苏联技术的全面学习和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技术引进,而重大技术装备面对的是一个少量高端的特殊市场,因此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和用户都是有限的,较量和博弈随时随地发生,因此作为后发的中国企业,一直都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视野,对国际先进跟踪、交流、学习,并努力地超越。他们熟悉国际对手,富有竞争经验,拥有核心能力,做出了骄人业绩。
关注来自于了解,重视得益于认知。通过这次调研所获的大量事实与数据,可积极推动政府高层领导和社会公众建立对国产装备的信任及对我重装企业的尊敬,同时有效消除外界指责中国政府刻意保护“中国制造”的被动影响。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实力的体现,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意志的表现,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战略的展现,我们应当重视其现状,了解其能力,关注其崛起。
国产重装现状·技术手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扩展核心能力
几乎每个成功的重装企业都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
重大技术装备企业从属于装备制造业,其技术实力的增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产业发展也具有周期性。国外重机企业如三菱重工、GE、西门子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我国重装企业大多经历了初创时期对苏联技术的全面学习和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技术引进。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着手开放式自主创新。通过技术集成、掌握关键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由于坚持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跟踪学习,立足自主创新,他们积累了核心技术能力;数十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负重前行,顽强拼搏,他们又锻炼了核心竞争能力。几乎每个成功的重装企业都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60万~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火电机组正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典型。目前,东方电气60万、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已批量生产,首台超临界60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锅炉,以及首批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先后投入运行。火电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电产品依托三峡工程进行技术引进,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制出三峡左岸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掌握了混流式水电机组研制的关键技术。目前,东方电气水电产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大型水轮机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先后与多家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在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落地镗铣床、数控冲压设备、冲压自动化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点。目前,济南二机床每年开发近百个新产品,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多连杆、全自动换模、五轴联动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是国内惟一具备独立开发、制造多连杆压力机和多工位压力机的企业。自2002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其中,“汽车工业所需大型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开发研制”列入重大技术装备专题。
我国是盾构机需求大国。长期以来,进口盾构机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国外盾构机制造技术,结合自身40多年丰富的隧道工程建设经验,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土盾构机系列产品——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和土压平衡盾构机,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2004年,隧道股份夺得了国家863计划关于研发国产土压平衡盾构机的项目。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行号”
盾构机。成功打破了中国市场由国外盾构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接到了一揽子总数为22台盾构机订单,拉开了隧道股份打造盾构机装备制造业的序幕。隧道股份由此成为全球惟一一家集建筑施工和施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惟一拥有研发、设计和制造盾构机的装备制造企业。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应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技术,取得了50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截至2008年底,沈鼓累计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2000余台、大型往复压缩机1300多台、大型水泵2300多台,实现了国产化重大技术装备“零”的突破,创造了近百项重大技术装备的中国第一。2008年,为天津石化研制了百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宣告了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国心”的诞生;2009年,为镇海炼化研制了百万吨乙烯装置用丙烯压缩机。此前这类大型设备,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能够制造,沈鼓创造了我国乙烯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新纪录。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