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集团5周年庆
2008-04-09 13:43 性质:转载 来源:大连日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5年前的春天,与城市结伴而行100多年的大连港结束了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历史,彻底交由大连市管理。由此,大连在东北亚城市群的博弈中...
5年前的春天,与城市结伴而行100多年的大连港结束了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历史,彻底交由大连市管理。由此,大连在东北亚城市群的博弈中拥有了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此,也催生出一家崭新的企业———大连港集团。诞生不久,它就被寄予厚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和旗舰。
它能为城市担负起这一重任吗?
一时间,质疑者有之,非议者有之,埋怨者也有之。
5年后,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当初的质疑、非议与埋怨现如今都没了理由。因为大连港集团已令人刮目相看———
仅仅5年,港口基本建设投资就超过了15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连港;
仅仅5年,集团资产规模便翻了一番还多,达到280亿元,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
仅仅5年,吞吐量由集团成立伊始时的8732.5万吨,迅速攀升至1.65亿吨,且连续3年实现净增长2000万吨,拉动大连港口跻身世界港口前15强……大连港变了,大连港更强了。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这里就有多大的码头
不久前的一天,装载着26万吨进口原油的“萨瓦号”油轮徐徐靠上了位于鲇鱼湾的大连港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指着这条船长超过300 多米的超级油轮,刚刚完成系泊作业的码头工人言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以前,我们根本就无法接卸这样的‘大家伙’。那时,新港最大的码头只能接卸20万吨级的油轮,而且事先还要到别的港口进行减载。自从有了这座大码头之后,平均每个月都能接卸两三条30万吨级的油轮。不但西太平洋、大石化和东北腹地炼厂的进口原油不必再到其他港口中转,就连环渤海湾的炼厂也将这里作为重要的原油中转基地。”
与之相隔不远的大连港集团30万吨级矿石码头,也镌刻着同样的骄傲与自豪,2004年9月,随着这座国内最大的矿石码头建成投产,结束了鞍钢、本钢等东北钢铁企业通过其他港口中转矿石的历史。
在大连港集团,笔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
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大连港用于港口建设的投资仅为43亿元,平均每年不足3亿元;而从2003年起,港口建设开始步入高峰期,当年便完成投资20.9亿元;随后,投资额逐年递增:2004年为36.4亿元,2005年达到50.5亿元,2006年又超过了50亿元。5年来,大连港集团用于港口建设的投资超过了15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连港。而且,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从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是何等的气魄和效率!
大连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袁福秀这样诠释着港口的发展理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腹地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我们不能坐等腹地经济的振兴,港口的发展必须适度超前,必须顺应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顺应腹地经济振兴的需要,顺应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顺应港口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需要。而航运业船舶大型化、集装化、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也迫切要求着港口硬件设施与之比翼齐飞,实现码头泊位的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
正是出于对市场走势、行业趋势和腹地经济发展脉搏的科学预见和准确把握,5年来,一批领先国内乃至亚洲的大型化、专业化码头相继建成投产,使大连港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原油码头,装卸效率每小时1.2万吨;后方的港区可以贮存原油275万立方米,是国内自有储罐量最大的港口;原油保税罐容达到180万立方米,为国内最大的原油保税仓库;去年,大连港的油品吞吐量超过了宁波港,上升至沿海港口第二位;大连港矿石码头,不仅是国内第一个30万吨级矿石码头,而且也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矿石专用码头;可以接卸10万吨到30万吨大型散矿船,并且具备海上中转功能;作业效率和损耗率均为国内最高水平;搬迁至新港的液体化工品码头,则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品转运基地;由大连港集团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香港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共同经营的汽车码头,是国内首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汽车滚装专用码头;日本、韩国的一些汽车厂商已开始利用这个码头开展国际中转业务,去年还创造了国内出口商品车单一品牌、单船、单批次出口的最高纪录……
5年前,大连港集团向国际航运业作出了一份庄严的承诺———“世界上有多大的船,我们就有多大的码头”;5年后,践诺为金的大连港集团以跻身世界一流的港口硬件设施兑现了这份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