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船舶架起一座海上“安全通道”

2020-12-16 10:21 性质:转载 作者:上海振华重工 来源:上海振华重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试验最后一组数据出来了,都满足要求啦!”这天,振华重工46米可伸缩式登船栈桥系统项目质量主管闫顺岳拿着刚“出炉”的数据报告,跑到项目组办公室,还没进门...

“试验最后一组数据出来了,都满足要求啦!”这天,振华重工46米可伸缩式登船栈桥系统项目质量主管闫顺岳拿着刚“出炉”的数据报告,跑到项目组办公室,还没进门就扯着嗓门喊起来。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家不约而同鼓起掌,项目负责人徐林更是喜出望外,“这下可以进入实船试验阶段了,咱们3年多的努力,终于要开花结果啦!”他搓着手激动地说。

46米可伸缩式登船栈桥,可以克服波浪及船体位移变化带来的影响,对固定或移动式平台、船舶安全地进行人员补给,是海上通往船舶的一条“安全通道”。一直以来,我国在半潜支持平台主流设计上依赖国外,其中一些核心配套件仍需要进口,可伸缩式登船栈桥就是其中一项关键核心配套件,常常受制于人。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振华重工开始研发可伸缩式登船栈桥,致力于实现“零的突破”。

提到设计那些事儿,结构研发总负责人胡贯勇笑称:“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项目中,伸缩桁架系统采用的铝合金材质,国内没有做过,也没有相关的设计经验,研发人员分工合作,一批人去学习国外的设计经验,另一批人走访国内大型船厂实地考察其采购的进口栈桥,开展头脑风暴。大家一起“啃”设计标准、材料性能,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结构模型设计终于初具雏形。为了通过挪威船级社(DNVGL)审图中心的严苛审图,设计人员孔祥川进一步细化节点,采用专业软件建模,模拟仿真实验,补充壳模型计算,并出具计算书验证结果。

随着设计落地,更多实际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受波浪及船体位移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伸缩式登船栈桥系统在作业时,需要多套补偿系统同时工作,以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输送。“多套补偿系统工作的同步性是关键点,不同步范围偏差多大值时,可以认为是同步?出现不同步最大偏差值时,每套系统会怎样变化?……一个个新的问题让我们应接不暇。”胡贯勇感慨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好做!”尽管如此,大家并没有被难题打败,而是迅速投入攻坚环节。建立数据模型、做理论分析、手动编程、反复验算……在大家的努力下,项目团队对栈桥系统增加了补偿控制算法的研究成果,实施同步性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伸缩系统中滚轮的质量直接影响桁架伸缩功能。为了确保滚轮既有抗压性,又能减震、降噪,项目团队研发了一款全新的滚轮。由于是第一次研发,滚轮性能如何,大家心里都没底。“我们做个试验,来检验一下吧。”项目副经理刘新勇敲了板。“在一定承载力作用下,只要我们的滚轮运转着正常无变形,那我们的研发就成功了。”刘新勇解释道。

为了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及测量的便利性,工艺主管曹凤丽在电脑前面整整坐了两天,施工方案改了又改,才最终敲定。“我们采用小巧轻便的50吨螺旋千斤顶对滚轮施压,为试验人员留足测量空间;打造专门的工装配套,降低试验操作的难度,简化试验分工,在千斤顶和滚轮之间放置能精确计重的传感器,确保精准施压。”曹凤丽说。最终,试验非常成功,各项数据均满足要求。

7月2日这一天,是46米可伸缩式登船栈桥系统首次在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进行实船验证的重要日子。在团队成员的见证下,栈桥完成了包括变幅、伸缩、回转等各项空载全速动作以及各项安全联锁保护功能试验,并测试了手操工况和搭接状态下栈桥最重要的安全保护功能——“应急抬起(Emergency lift off)”,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成功完成了实船验证的重头戏——重载试车试验。随着栈桥通道的顺利抬起,标志着振华重工国内首制铝合金46米伸缩式栈桥所有实船试验项目圆满完成。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