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上海振华 爱“磕”现场的技术咖

2020-05-22 09:06 性质:转载 作者:上海振华重工 来源:上海振华重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编者按振华重工工会于近期开展了2019年度“振华工匠”评选活动。经评审组评选,5 位同志获得 2019 年度“振华工匠”荣誉称号。以此为契机,我们开设“振华工...

编者按

振华重工工会于近期开展了2019年度“振华工匠”评选活动。经评审组评选,5 位同志获得 2019 年度“振华工匠”荣誉称号。以此为契机,我们开设“振华工匠”专栏,为大家展现5位“振华工匠”对高标准工艺技术的孜孜以求和精益求精,他们的“匠心”,在时间的沉淀中焕发着光彩,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助力着新时代的中国制造。


“小王,今天你去看现场了吗?感觉方案有没有要改的?”一天下午,海工平台事业部技术部工艺项目处处长沈鹏鹏路过部门新人王悦鑫的工位时随口问道。王悦鑫笑嘻嘻地回答:“看了看了!有要修改的,您帮忙看看,我准备在这里增加这么一个设计……”

类似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技术部办公室。每当沈鹏鹏开口问现场,技术部“萌新”们就开始紧张:“来了来了!‘老法师’又来‘每日一问’了!”来不及想更多,他们各自就最近看现场的情况迅速打起腹稿,谁知道下一个被问的人是不是自己呢!

对于处室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沈鹏鹏一直要求他们多去现场转转,这是他在技术部门工作十多年最深刻的感悟。

多年前,刚开始做抬升系统框架结构时,沈鹏鹏曾因为理论基础和构建建造经验不足,遇到过不少困难,而帮助他突破困境的办法不是别的,正是“去现场”。

有一次,几家分包商按照同一个方案做抬升系统框架结构,成品却完全不一样,有的做成了正拱,有的做成了反拱,有的做成了侧弯。看着几家给出的成品,沈鹏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一个方案,最终的成型精度差别这么大?”与分包商打电话询问装配细节后,他发现大家的装配顺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既然想不出原因,那就去现场看看吧!”这样想着,沈鹏鹏行动起来。他分别到几家分包商装配现场,拿着方案一点一点地对照,一步一步地沟通,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大家的装配顺序大同小异,但在构件的焊接时间节点、焊接顺序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方案去做,而是根据各自的经验做了些调整,最终导致成品的差别。

在办公室抓心挠肝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现场得出了答案。这让沈鹏鹏坚定了工艺编制要立足于现场的想法。此后,沈鹏鹏除了在办公室完成方案的编制,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现场,有事没事就爱和现场“死磕”。

在现场,他观察自己的方案是否被百分百执行,评估执行过程中方案的可行性如何,分析和思考有没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的……现场“磕”得多了,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沈鹏鹏说:“根据现场收集的信息,我们内部再进行沟通讨论,不仅会优化和完善现有工艺方案,还更容易出一些创新的方案。”

沈鹏鹏“磕”现场“磕”出了一些成果,也获得了公司的认可。他在2014年荣获上海振华重工科学技术进步奖,在2016年获得工艺改革成果奖,2017年和2018年获得工艺创新奖……

如今,沈鹏鹏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咖”,但他在出方案时依然喜欢去项目现场“蹲点”。相较于电话转述的结论,他更乐意去现场看“直播”。他表示:“工艺这一块,出方案是在办公室,立足点却是在现场。亲眼看、亲耳听,我才能放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