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46M栈桥项目为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承建的项目,已申报三项发明专利,撰写四篇学术论文,获得一项软件著作权。诸多荣誉和成果的背后,是项目组全员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这一精神理念在项目组创新设计的伸缩滚轮试验中得以展现。
为了使项目的桁架在伸缩过程中完美达到减震、缓冲以及降噪的效果,项目团队在伸缩滚轮的设计上并未“循规蹈矩”,而是专门设计研发了一款全新的滚轮。滚轮的轮毂由42CrMo高强度钢制作,外包覆一种名为共聚改性PA6的有机材料作为外壳。这样既能保障滚轮产品的抗压性,又能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
考虑到该滚轮是创新设计产品,业主及设计部门要对其整体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特别要测试这两种不同材质组合成的滚轮是否符合抗压要求。
要完成连生产厂家都没有做过的承压试验,难度可不小,加之项目工期紧迫,经过紧急开会讨论后,项目组决定自行成立实验团队,亲自对滚轮进行抗压性实验。
根据实验要求,每个滚轮至少要取圆周均布的6处位置依次进行承压试验,通过分级加载,达到预设压载25吨后静置5分钟,记录滚轮的变形量,检查滚轮外观是否有缺陷。
经过与总装调试部的初步商讨,技术部决定借鉴起重机项目中重载试验经验,将起重机起吊大于25吨的重物后,逐步下放压在滚轮上,并实时观察记录滚轮情况。
然而,试验过程暴露了一些问题。第一,实验过程中人员多、分工杂,存在安全隐患;第二,通过起重机下放重物对滚轮竖直试压,施压不稳,滚轮容易颠覆;第三,25吨的配重规格远大于被它施压的滚轮,导致测量空间受限,无法得出精确的测量数据。
首次试验受挫,项目组并没有气馁,他们重新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检测人员重新讨论试验方案,将首次试验暴露的问题一一解决。
采用比起重机小巧轻便的50吨螺旋千斤顶对滚轮施压,为试验人员留足测量空间;打造专门的工装配套,降低试验操作的难度,简化试验分工,将试验施工人数从6人减至2人;用工装将滚轮固定好后,再用千斤顶进行横向施压,避免滚轮颠覆移位;在千斤顶和滚轮之间放置能精确计重的传感器,确保精准施压。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试验,试验小组成功采集完整的试验数据信息。数据显示滚轮平均变形量≤2毫米,小于设计值5毫米,没有脱离、分层现象,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在创新设计的路上,困难和挫折随处可见。当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是唯一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汇聚集体的智慧,传承和发扬这种技术创新精神,为公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