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大吨位系列履带起重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凭借该项技术,三一实现了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系列产品产业化,实现了我国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中西合璧” “内培外引” 自主研发擎起振兴民族重工大旗
从“神州第一吊”,到“亚洲第一吊”,再到“全球第一吊”,三一从擎起振兴民族重工的大旗开始,在一次次创新中不断突破自我,吊动全球,成就梦想。是什么因素使得三一履带式起重机不断攀登、超越新纪录? “这源自于我们有一支跨国研发团队。”据三一装备公司总经理吴立昆介绍,一直以来,三一将研发作为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对科研及人才培养予了高度重视。公司以“内培外引”的形式,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各领域领军人才。
据了解,目前,三一装备履带起重机研发团队,共有各类研发人才近200人,组建了一支行业最强大的中美联合研发团队,其中有教授级高工1人,浙江太湖精英人才1人,博士、硕士占60%以上,外籍专家10余人。
首先,在“内培”方面,公司坚持在内部培养好“本土人才”,特别是在3600吨项目上,除了主要负责人刘金江是三一引进的履带吊领域领军人才外,其他10名完成人中,有9名是三一内部自行培养的“本土专家”。
其次,是“外引”,即通过 “特聘顾问”的方式,引进“候鸟型”人才,利用外部引进的“洋”理念、“洋”技术,内外结合,从而激活“本土人才”。三一引进了履带吊国际知名专家约翰•兰宁为主的多位外籍专家,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给履带吊技术和质量注入了新的元素。
谈到这支中外联合研发团队,吴立昆很是骄傲:“如国家特聘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郑建明,目前奋战在湖州产业园,正在筹建国际领先的履带起重机研发平台。”而外籍专家杰夫、卡尔、吉姆、本斯、罗伯特等,则通过客户走访、产品定义、制造焊接、产品调试和油漆涂装方面等进行改进,大幅提升了三一履带起重机的产品品质。
率领中国军团集体崛起 让“中国制造”挺直腰杆
自2003年三一进入履带吊行业以来,公司对研发与创新的高度重视立刻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6年5月,三一装备SCC4000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消息传来,业内为之惊叹。
因为在当时,虽然经过了50年的发展,中国只能生产150吨级以下的履带式起重机,国内150吨—300吨级中型履带起重机市场90%以上被日本企业垄断;400吨级以上大型履带起重机市场,则被德国利勃海尔等企业所垄断。
三一装备400吨履带起重机下线,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市场的垄断,并带动了国内企业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雨后春笋般的突破。随后,多家中国企业宣布其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研制成功。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对SCC4000的研制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一产品使他们在提出“取消大型履带起重机进口免关税政策”的建议中挺直了腰杆。
2011年6月,被誉为“全球第一吊”的三一3600吨履带起重机下线,刷新世界纪录。作为项目带头人,刘金江强调,该产品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发,采用了先进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数字化样机和Top Down等设计方法,申请发明专利30项。
截至目前,三一装备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系列产品共获得国家、行业、政府科技奖励及荣誉40余项。除了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外,三一装备还获得过201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大专业技术奖项。
在专利保护与创新方面,2005年至今,公司共申请专利380件,发明申请161件,授权专利221件,发明授权40件,软件著作权17件,申请国际专利17件,荣获过201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
十年耕耘问鼎国家科技大奖 17次吊装核电穹顶100%安全
10年来,三一装备引领了行业发展,不断推动国内履带起重机技术进步。三一不仅用一己之力带动行业前行,在完成企业自身产品升级的同时,还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改变了“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