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一重工:立志书写“中国制造”的世界传奇

2013-12-04 09:27 性质:转载 作者:三一 来源:三一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从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深入,我国出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但环视各地工地,基本成了进口设备的“博览会”。事实上,国产品牌并不是没有,但由于缺技术、缺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一出场,似乎就被贴上了品质低劣的标签。
  “一个强大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强大的装备制造业!”面对行业落后的现状,憋着这口气,梁稳根放弃了当时已做到上亿元产值、几千万利润、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特种焊接材料,毅然跨入工程机械行业。
  国外的技术严密封锁,中国人只有杀开一条“血路”,瞄准世界一流,掌握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不断追赶世界领先步伐。
  三一几乎是从零开始,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苦历程。为攻克拖泵存在问题,有一年多的时间,梁稳根和三一总工程师易小刚天天睡在工棚,全心琢磨拖泵。而凭着这一股韧劲,三一不仅攻克了拖泵问题,而且在行业率先实现泵车臂架自制,并且从66米泵车开始,长期保持着最长泵车臂架的世界纪录,混凝土泵送技术和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三一就获得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并且带动国产品牌一起获得了总共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泵车、全球臂架最长的86米泵车、亚洲第一台千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重量最大的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等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都是在三一人智慧和汗水中不断被打造出来。
  回顾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正是企业主体对新技术进行探索的过程。三一通过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产品进口替代,带来了自身长达10年年均60%、行业年均25%以上的增长;又通过攻克核心零部件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难关,大幅提升设备施工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和能耗,为客户创造了巨大价值,从而始终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也不断体现出中国力量。
  无论是在三峡的建设里,还是在“鸟巢”的筑造中,包括目前正在建的“中国第一高”上海中心的工地上,都有三一的身影。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三一机械化救援队深入地震灾区。当受灾群众纷纷将三一设备当做救星时,三一员工真实地感受到了产业报国的力量。
  事实证明,三一选择追赶世界一流的战略,为企业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和利润来源。在多年努力后,三一的混凝土机械成为世界第一,挖掘机械打破国外垄断成为中国第一,其他产品如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港口机械,也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国有品牌全面替代国外品牌成为现实。反过来,如果没有产业报国理想,不能坚守“追求一流”的信念,三一至今可能仍然在低端、低价、低毛利中挣扎求生。
  三一的进口替代行动也极大提振了民族制造工业的信心,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注入了全新活力,并推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如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融入国际化的广阔舞台
  三一创业团队深刻认识到,要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要让三一品牌成为世界品牌,必须要走向全球市场,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比拼,到海外去“开疆拓土”。
  为走出国门,三一最早曾与美国迪尔公司合作并代理其部分产品,直到2001年三一的第一批产品——液压平地机出口至摩洛哥。伴随产品的出口,三一开始在全球各地设立办事处。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