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依然是促进2013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受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基建的拉动,年后随后铁路公路、房地产、农田水利项目的开工,预计工程机械迎来温和复苏的局面。下面盘点工程机械在两会上如何表现来壮大中国工程机械产业。
向文波代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有消化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向媒体表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有消化能力,把相互的优势进行有效整合。
向文波认为,企业国际并购最大的挑战是文化上的融合,解决的问题就是本土化。我们会尽量少派甚至不派去我们的管理团队,普茨迈斯特仍会由德国的管理团队来经营。但国际化是必须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一个庞大的企业市场过分集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不行,一旦局部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对业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我们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世界品牌,就必须国际化。
同时,我们的并购、出海都是牢牢专注于工程机械,没有过度多元化。我们投资节奏的把握、投资时点的把握也是都有讲究的,这控制了海外投资的风险。
不过,向文波也表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才刚刚开始,大部分企业还都是本土企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即使把国内的事情做完,国外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做。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与国外重量级大佬们短“短兵相接”,可能至少还要10年到20年的成长时间!
王晓华代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对媒体表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资本运作“与狼共舞”,是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
在王晓华看来,当前我国的众多企业并不缺乏生产力,而缺少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他说,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决定了一家企业能不能占领全球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国家有没有在世界上傲视群雄的民族企业品牌,则决定了整个国家产业的命运。
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一般配套件的供应是非常充足的,然而诸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主要还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一直在试图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远航,加强国际化资本运作,希望借助跨国并购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2012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欧洲掀起并购大潮,柳工收购波兰HSW、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等。王晓华认为,中国拥有制造优势,而欧洲有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的优势,实施国际并购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施全球化运营,由大到强发生转变,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一条有效途径。
成功并购HSW对柳工而言,首先是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其次是使得柳工在欧盟市场的业务得到推动。需要注意的是,柳工将有机整合HSW与柳工同在欧洲的营销网络,利用HSW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推动欧洲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为柳工成功布局欧洲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战略要塞,柳工以此为平台在欧洲市场建立高效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及配件服务网络,快速将其建设成柳工第二本土市场。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