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厦门港4艘巨轮首航台湾 台胞有望驾车来厦

2008-12-17 10:45 性质:转载 来源:泉州网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参与直航的“威达2”货轮起锚离开厦门港早报讯(记者康金龙文/图)两岸“三通”海上直航昨日启动,昨日上午在厦门港海天码头,4艘...

参与直航的“威达2”货轮起锚离开厦门港

  早报讯(记者康金龙文/图)两岸“三通”海上直航昨日启动,昨日上午在厦门港海天码头,4艘巨轮满载货物,在两岸人民的祝福声中,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从厦门驶向台湾的高雄港、台中港、基隆港等三个港口。
  现场:804标箱货物直航台湾
  昨日上午10时,“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厦门港首航仪式”在厦门港东渡港区举行。这四艘轮船分别是“盛达2”轮、“锦春”轮、“晓江”轮、“华航1”轮。其中,“盛达2”轮、“锦春”轮直航高雄港,航行距离165海里;“晓江”轮直航台中港,航行距离140海里;“华航1”轮直航基隆港,航行距离22海里。4艘货轮总计装载集装箱804标箱。据了解,厦门港的这4艘巨轮满载货物首航台湾,也翻开了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崭新的一页。
  回溯:11年前厦门开通试点直航
  厦门港为国家对台主要口岸,据了解,在昨日两岸启动海上直航之前,在11年前,厦门就开通对台的试点直航。
  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轮集装箱船,横渡台湾海峡直抵高雄港,两岸“试点直航”正式启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两岸互无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11年来,厦门港两岸试点直航吞吐量累计超过345万标箱,占大陆对台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60%以上。
  1998年开通厦门—香港/日本石垣—台湾航线,厦门货物途径第三地可以进入台湾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经贸发展。
  在十几年的对台航运实践中,厦门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厦门与高雄、金门港口方面建立正常的信息往来渠道,保障两岸业务的顺利开展;厦门与金门还共同建立海上搜救、船舶通信、应急处理等沟通合作机制;此外,两岸航商就运价、单证等方面建立定期磋商机制,为两岸直航的开展确立了独特的经验优势。
  优势:厦门直航台湾航程最短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具有其他口岸无法比拟的对台直航优势。
  厦门港雄踞台湾海峡西岸,距高雄仅165海里,距台中仅140海里。较其他港口而言,厦门港航行台湾所截的弯距最长,因此原厦门—香港/日本石垣—台湾航线运输模式,航程长、时间长、成本高,无法适应厦门港对台货物运输。
  两岸开放直航,将使厦门港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直航台湾航程最短、时间最短、成本最低,且具备相当发展规模的大陆港口,将满足运输条件要求较高的水果和高货值货物运输。
  展望:今后台胞有望驾车来厦
  据了解,厦门港今后将加速推进对台直航,将大力发展滚装运输。厦门港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非常适合发展滚装运输。通过滚装船,台胞可以驾驶台湾地区车辆更方便、自由地出入大陆旅游、观光、商务考察。
  近几年来,厦门港已陆续对一些公用码头进行滚装运输的技术改造,其中东渡港区19#泊位、刘五店滚装码头和招银码头已于去年分别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两岸全面“三通”后,只要再稍加改造,厦门港将有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形成两岸滚装运输能力。同时,厦门港计划在适当时机将国际邮轮码头泊位进行改造,增设货运吊机、叉车等设备,以满足未来两岸滚装运输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厦门港正全力推动与台中港间的客滚运输。
  此外,今后厦门还将发展台湾农副产品海上直航运输业务。巩固班轮干线,吸引台湾中转货物。近年来,厦门港中转业务发展迅速,今年有望10万标箱。目前,从基隆到厦门中转的箱量平均每月达到100余标箱。厦门还将打通至内陆通道,成为内陆地区对台运输的重要门户。

■相关新闻

我省10艘船舶昨日首航
  早报讯(记者赖劲松)昨日福建全省沿海首航的有10艘船舶,分别从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开往高雄港、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从厦门港开往高雄港的“盛达2”轮将成为大陆第一艘抵达台湾高雄港的直航货轮。厦门港、泉州港也有由当地政府主办的起航仪式。
  昨日上午,青州港区彩旗飘扬、鼓乐齐鸣,首航船舶披红挂彩、整装待发,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在福州港青州码头举行。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在推进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进程中,福建省始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先行先试。1997年开通的福州、厦门港与台湾高雄港之间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2001年开始的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之间的海上直接通航,2006年春节开设的两岸节日包机厦门航点,开辟了闽台空中通航的通道,2006年4月开办的“两门”航线包裹业务,实现了闽台两地直接通邮的突破。这些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为今天两岸直接“三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参加福州港首航的有4艘船舶,分别开往高雄港、基隆港、台北港。10点05分左右海协会王在希副会长发布起航令,现场鼓乐齐奏,礼炮鸣响,船舶鸣笛,各船按起航令顺序离开泊位。
  影响
  闽南与台湾将形成一日生活圈
  早报讯(记者蔡兰春)昨天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上午四艘货轮从厦门出发,书写两岸交流的新历史。在厦门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论坛的台湾人士,个个发言以“三通”为切入点,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先生更是说,“三通”后,台商在大陆发展前景更广,可从单一的投资转做贸易。
  蔡练生分析说,台商们的第一个受益点就是生产成本降低了。之前,很多台商是把大陆当做制造基地,因为大陆除了有优惠的政策外,还有相对便宜的土地和劳动力。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金额大,地域上分布广,但因为交通上的问题,在前一阵子国际油价高的时候,运输费用高居不下,台商的生产成本不低,降低了竞争力。
  “现在‘三通’后,很多台商都要去思考重新定位了,航程缩短之后,运输成本降下来了,台商完全可以依托高雄和基隆两个港口,把大量的货物转运到厦门,再发到世界各地,也可以把在厦门生产的商品转运回高雄和基隆,再发往世界各地。”蔡练生秘书长说,照这样的前景去推测,不少台商在投资方式上会有所变化,不再全是这种投资形的,带资金来大陆,利用大陆的资源和劳动力去生产,而是可能会用贸易去取代这种纯投资,“三通”后,大家可以从台湾运来零部件,当然也可以运来大宗货物。
  “接下来,很多在大陆的台商应该都会把目光瞄准大陆的‘内需’市场,当然,要做‘内需’市场,投资会更大,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蔡练生秘书长说。当前,不少台商还在期盼另一个“三通”,即人流通、物流通、钱流通。现在的“三通”在解决了人流、物流通后,大家都在期盼“钱流通”步伐能加快。“钱流通”投资起来才更便捷。
  此外“三通”后,台商在大陆状态的转变,就不能不提到两岸的一日生活圈。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高瑞华总经理祖籍泉州,最近回到厦门工作,之前也是频繁往返于两岸之间,对于两岸一日生活圈这个话题她最有发言权。“三通”后,高瑞华的生活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昨日她笑谈,以后也能周日晚上在台湾跟朋友聚会,周一一早飞来厦门上班。高瑞华正在申请,要把公司开到老家泉州去,到那时,高瑞华不仅能自己回台湾度周末,还能带着长辈回泉州老家度周末。
  后勤
  6艘海事巡逻艇护航
  昨日上午,参加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厦门港首航仪式直航船舶之一“盛达2”船长陈福镇从厦门海事局肖跃华局长手中接过直航船舶出港许可证,这是厦门海事局为海峡两岸直航船舶颁发的第一张出港许可证。
  10时30分整,在福建省最大公务执法船海巡132和海巡2003、海巡1378等6艘海事巡逻艇的护航下,“盛达2”、“晓江”、“华航1”和“锦春”四艘海峡两岸海运直航船舶缓缓驶离厦门港,起航驶往台湾的高雄、台中和基隆港。
  与此同时,厦门海事局VTS(船舶交管中心)值班室内一片繁忙景象:值班人员正通过船舶交管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有线电视监控系统等高科技监管手段对辖区内的直航船舶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船舶航行动态,为直航船舶提供气象、海况和安全信息服务,确保直航船能够安全抵达目的港。(康金龙陈新飚蓝张婧)
  办理边检手续“零等待”
  为确保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厦门港首航仪式的顺利举行,以及首航直航船舶的在港安全和准时起航,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提前为首航直航船舶办理相关边检手续,确保首航仪式结束后,直航船舶能够及时起航开往台湾。
  厦门边检表示,为便利两岸货运直航船舶边检通关,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采用“网上报检”方式办理边检手续,以方便直航船舶办理边检手续,缩短直航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加快直航船舶通关速度。针对两岸货运直航船舶航程短、入出境频繁、船员相对固定等特点,实现直航船舶办理边检手续“零等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