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9日),随着海峡两岸石化界联合举办的行业交流合作峰会——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授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泉港)园区揭牌活动在泉港区举行,两大石化“国字号”品牌正式落户泉港,泉港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在昨日的活动中,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会长李勇武,福建省台办副主任林卫国,泉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廖小军,副市长林伯前,台湾区石化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周新怀等共同见证了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授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泉港)园区揭牌以及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仪式,并参加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同时,主办方还举行了泉港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暨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公司产业推介会,台商化工投资专区等9个项目签约。
廖小军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两大“国字号”品牌落户泉港区,必将进一步提升泉港区石化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加凸显湄州湾石化基地泉港先导区的地位,对于实现福建省石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泉港区以此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在生态石化、科技石化、循环石化上起引领作用。
共签约九个项目
在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期间,主办方举行了泉港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暨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公司产业推介会,昨天,共有9个项目签约。
这9个项目分别是台商化工投资专区、热电联产、公用管廊、海峡石化交易市场、二氧化碳精制项目、中外运物流园区、环己酮、FFS袋用吹塑膜、油脂化工产品研发及推广,涉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对接、基础设施配套、公用工程建设、化工仓储物流、石化产品研发等领域。
在签约的9个项目中,泉港石化工业区公用管廊项目总投资3.5亿元,是石化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规划建设公用管廊总长约24公里。泉州海峡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由泉港区政府与北大方正集团达成共同建设意向,将建成集燃料油、成品油、塑胶、塑料、纺织等化工产品的批发、零售、仓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
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崛起
为了主动承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辐射,根据《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泉港区提出了全面建设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的发展构想,按照“科学规划、先行先试、集约经营、示范带动、港区联运”的思路,遵循“五个一体化”原则,充分发挥泉港石化园区的“先行、龙头、示范、主体”作用,全面启动南垦片区建设,加快土地平整、道路、管廊、给排水、污水处理、热电联供、通信、消防等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落户,着力实现从分散单个的石化项目建设向产业体系和石化基地整体建设转变,力争至2020年基本建成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一、二期项目和石化中上游原料产品为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形成年炼油2400万吨,乙烯200万吨,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各超百万吨的产能,从根本上解决海西基础石化原料缺乏的问题。
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建成投产及在建的石化及相关企业39家,总投资530亿元,2007年工业区石化产值达190多亿元。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2009年3月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600亿元,可带动形成1500亿元以上的石化产业集群,拉动新型材料、轻工、纺织、电子、汽车、食品、第三产业等关联产业发展,为海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泉港石化南垦片区基础建设启动
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片区基础设施6月19日启动建设。据悉,泉港石化园区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由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其中,仙境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以现有联合石化为中心,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南垦片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布置“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和台湾石化专区等。洋屿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石化码头和仓储区,包括保税区。氯碱片区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为氯碱工业等下游项目发展用地。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7.76平方公里,建成投产及在建的相关企业39家,总投资530亿元,2007年园区石化产值达190多亿元,今年石化产值预计将超过250亿元。
当日启动建设的南垦片区是泉港石化园区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布置“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和台湾石化专区等。今后该片区的发展思路是:以福建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为核心,建设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工程,发展苯-尼龙产业链,使之成为有机原料和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业聚集区域。目前,已有国电集团公司属下的泉州发电公司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2台30万千瓦的燃煤脱硫发电机组,二期拟投资43亿元扩建2台60万千瓦燃煤脱硫发电机组,总规划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将成为泉州电网最大的电源支撑点,公司计划将一期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系统为石化园区提供热源;天宇化纤属下富源石化公司投资10亿元在建6万吨锦纶66盐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2万吨化工码头项目;福建兄弟集团属下的福建长荣石化公司拟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己内酰胺及关联产业链项目。
此外,南垦片区还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地块作为台湾石化专区,承接台湾石化产业,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提供平台。当前,已有美国杜邦、德国德固萨、英国英力士苯酚、日本三井化学、台湾中石化、台聚、台湾中纤、台湾苯乙烯等多家石化巨头到泉港考察,签订投资意向近30家。
相关报道:
海峡两岸专家研讨石化产业发展
来自海峡两岸的石化行业专家19日在福建泉州泉港区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就两岸石化产业合作前景展开研讨。
与三年前的首届论坛相比,此届论坛无论是与会的规模还是与会代表的规格都有较大提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台湾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均派出主要负责人参加,一批业内权威专家在论坛上就目前石化业各个热点课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台湾区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周新怀在论坛上作了 “闽台石化合作共创双赢”的主题报告。他说,泉港区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大港口优势、大工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政策服务优势。
“近期,泉港区加快石化项目建设,对台湾石化产业转移是一个机遇。”周新怀说,“台湾可以利用大陆的研发能力发展石化产业,同时大陆可以利用广大市场潜力吸纳台湾投资,共同拓展国际市场。”
泉州市副市长林伯前说,泉港区是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是福建省发展石化产业的龙头地区和能源发展重要区域,至2015年,泉港石化园区将形成2400万吨级炼油能力、200万吨乙烯和100万吨丙烯生产能力,石化产业集群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林伯前说,泉州市将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台湾石化产业的转移,提升两地产业合作层次,把泉港石化基地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区域、对台化工品贸易的便捷口岸和技术、信息、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福建省经贸委和台湾区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等共同主办。
相关观察:
台海观澜:湄洲湾南岸成闽台石化产业对接口
六月十九日,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同行在湄洲湾南岸的福建泉州泉港区共同举办了第二届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并举行了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授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泉港)园区揭牌仪式。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湄洲湾南岸正逐渐成为中国石化业的另一个中心,而且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石化工业是台湾岛内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受资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台湾石化产业外移趋势明显。至今,台湾石化业60%%已转移到祖国大陆。泉港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有日渐成型的产业链,有得天独厚的港口泊位群,自然成了台石化产业转移的首选。
泉港区作为拥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产能的高起点、集团化、集约型石化基地,近年来加强与台湾石化产业对接,着力提高区域产业集聚度,使福建省拥有了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得天独厚重要前沿平台。
目前,已有20多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其中,台资企业华星石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全国第三家低温液化气库,已占据福建省1/4的液化气市场。
近些年来,台湾中纤、台苯、台湾中石化等台湾知名石化企业纷纷前来考察洽谈,并且已有二十多个带动性高、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泉港区正在成为海西石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区域、对台化工品商贸的便捷口岸和技术、信息、人才交流的重要前沿平台,一个闽台石化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的配套协作体系在泉港石化港口新城已初现端倪。
湄洲肖厝港(后改称泉港区)曾被孙中山先生称赞是“中国不多,世界少有”,正是由于良好的港口条件加上区位优势,上世纪肖厝港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炼化厂所在地,成为福建建设石化强省的重要依托。
一九九三年福建炼化厂建成投产,拉开了福建发展石化工业的序幕;石化工业也拉动这个地区年年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向前发展。二00五年,中、美、沙特三方联合投资近五十亿美元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项目落户泉港,这个项目是迄今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明年投产后将带动起数千亿元人民币的石化产业链,预示着泉港将成为一座世界级的石化基地。
相关链接:
从起步到领军"千亿产业"泉港崛起石化港口新城
据泉州晚报消息,2000年,泉港设区时的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在泉州各县(市、区)中的排位均为倒数第二位。
经过七年的快速发展,泉港区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中,提出了全面“建设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在泉州打造“千亿石化产业”中当好领军人的目标。
2007年,泉港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等四项指标增幅居全市首位。泉港区用了八年时间,逐步形成以石化为主体的化工城、现代化的化工城、适宜人居的化工城、同时兼有三大产业(石化、港口、能源)的化工城,形成了福建省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环境。
海西千亿化工城
泉港是一个新区。设区时的泉港,发展资金十分紧缺,社会事业设施层次不高,机关和乡镇办公条件简陋,城区建设刚刚艰难起步,加上炼化一体化等大项目尚未确定,石化基地的发展前景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泉港区着力构建以港口为依托、以石化产业为支撑、以城区为配套的联动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按照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着力实现从分散单个的石化项目建设向产业体系和石化基地整体建设转变,迅速做大做强石化产业。
如今,泉港区已投产产值超5000万元的石化项目23个,总投资58亿元(不含联合石化),2007年石化工业总产值达190多亿元,今年预计石化产值可突破250亿元,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总投资49.36亿美元建设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今年将实现部分投产,泉港石化工业区被中国石化协会命名为中国石油化工城,国家发改委已把泉港石化工业区列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泉港石化基地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
适宜人居的化工城
泉港区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是一处适宜人居的福地。据统计,在泉港近37万人口中,百岁老人竟达30位之多,不仅是泉州市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最多的县(市、区),而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达到联合国颁定的“长寿地区”标准。这既得益于该区西部15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森林和滨海地区空气净化能力强的优越区域条件,又与泉港高标准建设生态宜人、配套集约的生活环境分不开。
在泉港石化港口新城的总体规划上, “生态泉港”又出大手笔:建设集防护、休闲、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17.1平方公里多功能复合型城区绿化核心,为东南部城市生活组团提供“绿色靠椅”。同时,建设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市民中心为一体、占地500多亩的锦绣公园,形成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带动城区向东南方向拓展,打造滨海生态型综合服务城市示范区。
现在,泉港正在高起点做好城市生态园林3 平方公里首期建设,形成石化园区的绿色屏障,尽快产生生态环保、安全隔离、休闲观光等综合效益。同时扎实做好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三废”的项目,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建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1
2024-04-18 09:50
2023-11-21 09:32
2023-11-01 14:51
2023-09-19 10:22
2023-09-14 09:30
2023-08-08 14:26
2023-07-31 09:32
2023-07-31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