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技术创新屡破港口难题
2008-04-02 16:20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港机网摘 阅读:71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青岛港桥吊队长许振超的“绝活儿”让桥吊队屡刷多项港口作业的世界纪录。今天,素以技术创新著称的许振超...
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青岛港桥吊队长许振超的“绝活儿”让桥吊队屡刷多项港口作业的世界纪录。今天,素以技术创新著称的许振超盯紧了全世界港口至今未解的技术难题——将桥吊司机的经验技术化,在作业过程中准确判断集装箱的高度。
“现在完全凭桥吊司机的肉眼和经验判断,得高度集中注意力,劳动强度太大了。我们曾试过装探头,但也判断不准,而且在振动环境中,探头极易损坏。”许振超介绍说。通过这两年对国外港口的关注,他发现所谓的无人码头,在集装箱对接时还得靠人工操作,且过分依赖桥吊司机的个人经验。“如果能解决这个难题,不仅会增加作业精确度,还能大大降低司机工作强度,无人码头也名副其实了。”他提出,“作为生产单位,我们发现了问题,需要科研单位的帮助。”
许振超的想法得到了青岛港的强力支持,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术工作室:青岛港与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设立了振超工作室。目前坐落在海大新校区的工作室里,有关实验模型已经搭建起来,“实验效果比较理想,就等着上机操作了。”许振超兴奋地表示。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最大的愿望是干好自己的活,为港出力,为国争光。成绩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属于整个青岛港!”许振超说。他的桥吊工作法已经成为青岛港桥吊队作业规范;去年他创新的轮胎吊“油改电”技术已在青岛港普及,每台轮胎吊能耗降低近70%,集装箱装卸得又好又快,桥吊设备故障率也达到历史最低。
没有金钢钻,怎揽瓷器活?精准的技术是一个产业工人的立身之本。据统计,青岛港目前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了76%,远超发达国家。这是青岛港跻身世界十大港口,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根本。
技术创新无止境。让工作室在未来的三年解决自己想到的技术难题,这是许振超的愿望。他说,“技术方面的难题还有很多,而且会不断出现。振超工作室把海大教授们的理论和青岛港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了,港口的技术难题一定能逐个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