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技术特征
港口技术特征主要有港口水深、码头泊位数、码头线长度、港口陆域高程等。
港口水深
港口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港口条件和可供船舶使用的基本界限。增大水深可接纳吃水更大的船舶,但将增加挖泥量,增加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造价和维护费用。在保证船舶行驶和停泊安全的前提下,港口各处水深可根据使用要求分别确定,不必完全一致。对有潮港,当进港航道挖泥量过大时,可考虑船舶乘潮进出港。现代港口供大型干货海轮停靠的码头水深10~15米,大型油轮码头10~20米。
码头泊位数
根据货种分别确定。除供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所需泊位外,在港内还要有辅助船舶和修船码头泊位。
码头线长度
根据可能同时停靠码头的船长和船舶间的安全间距确定。
港口陆域高程
根据设计高水位加超高值确定,要求在高水位时不淹没港区。为降低工程造价,确定港区陆域高程时,应尽量考虑港区挖、填方量的平衡。港区扩建或改建时,码头前沿高程应和原港区后方陆域高程相适应,以利于道路和铁路车辆运行。同一作业区的各个码头通常采用同一高程。
6.港口规划
港口建设牵涉面广,关系到临近的铁路、公路和城市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工业布局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的原则制定全国,特别是沿海港口的建设规划。贯彻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或保护好国家的港口资源。制定规划前要做好港口腹地的社会经济调查,弄清建港的自然条件,选择好港址,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总体规划。
港口规划应和所在城市发展规划密切配合和协调。环境问题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放在重要位置考虑,适当配置临海、临江公园和临海疗养设施,严格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港址选择
港口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港口经济腹地范围、交通、工农业生产和矿藏情况及货种、货流和货运量情况是确定港址的重要依据;要广泛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自然条件是决定港址的技术基础,故对有条件建港的地区应进行港口工程测量、滨海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辅以必要的科学实验,然后对港址进行比较选择,务求做到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
2017-08-31 10:26
2017-08-24 10:38
2017-08-10 08:57
2017-06-29 10:07
2017-06-01 10:56
2017-05-27 09:20
2016-04-12 17:37
2013-09-29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