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字化造船”实验室在沪揭牌 上海打造新船型孵化基地

2008-01-21 10:17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上海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巨大的散货轮还没有开工建设,在电脑显示屏前,随着鼠标的移动,你就能走到船舱的每个区域参观,机舱区、居住舱区、甲板区等等,都让你...

  巨大的散货轮还没有开工建设,在电脑显示屏前,随着鼠标的移动,你就能走到船舱的每个区域参观,机舱区、居住舱区、甲板区等等,都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数字化造船”。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前天在上海揭牌,这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的我国船舶行业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专家表示,实验室的建立将推动上海成为全国民用新船型和新工艺的最大孵化地。

  据介绍,该实验室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理事单位包括外高桥船厂、沪东中华船厂、上海船厂、船舶第708所、渤海船舶重工、大连船舶重工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0余家国内最重要的造船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高校。实验室下设技术委员会和4个专业研究室。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谢子明研究员介绍说,数字化造船是目前全球造船行业大趋势,它包括在设计阶段采用三维设计建模,形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设计和生产的协同,以及制造前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模拟等等。

  上海的外高桥、沪东中华、江南造船、上船公司等四大造船基地去年共完成造船综合载重550万吨,这其中,数字化技术是一大功臣。一方面,CAD等软件不断融入船舶设计中,开发出新型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救生船等多种新产品;另一方面,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模式流程、虚拟制造仿真等方面发挥作用,造船速度大大提升,成本降低。去年,无论是外高桥的17.5万吨散货船还是沪东中华的8500箱集装箱船,几乎每造一艘船,就打破一次中国造船工业的建造时间纪录。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数字化造船实验室成立后,将使上海造船工业向大型海洋工程设施、10000箱集装箱船以及豪华邮轮等新一代高附加值产品挺进,提升上海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