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互联网+产品+经营+客户 徐工乘上信息化快车

2015-06-16 12:08 性质:转载 作者:徐工 来源:徐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徐州,日产万吨水泥的诚意搅拌站,亦是如此。

  ……

  每一个企业,再也不是激烈竞争中孤立的个体,通过“互联网+”,他们连成了线、进而连成了面。通过“互联网+”的连接,终端企业可以及时得到设备制造厂商的支持,设备制造厂商也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运营状况,及时储备、调配相关资源。可以预想,每一个节点的精益管理和信息互联互通的合作共赢,最终将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经营合作模式。

  这是第二张网,它的名字叫“云”。

  “互联网+”客户=“化学”连接

  这张网仍然在继续延伸。

  “过去的‘连接’,可以理解为‘物理’连接,将来的连接,将成为‘化学’连接。”徐工施维英信息化总工程师王志强有着这样的理念。“物理的连接,相对还是脆弱的,而化学的连接,将是富有黏性的。”怎么理解这个“化学连接”呢?王志强介绍到:“过去,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从制造商单向流往客户,这个过程中也有客户需求的反馈,当然也有依据客户反馈做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改善,但如果没有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整个流程的效率太低。现在市场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依靠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将客户的动态需求准确地对接到产品研发、生产的全过程。依托‘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过程巨量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我们甚至能够实现比客户更早、更准确地把握趋势,提前做出预判,精准地配置资源。”

  这是第三张网,它的名字叫“大数据”。

  据了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已经有大规模的成熟应用,如零售业、家电业的电商等,但在工程机械领域、施工行业等,还没有被广泛认知。笔者此行探访徐工“互联网+”,感受到这个老牌国企正在“互联网+”时代迸发着新活力,他们在混凝土业界做出的“互联网+”的实践,已经成为该行业的典范之举,这种有益的探索,或将极大提升行业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大行业集中度;或将深度挖掘行业需求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都势必将对整个混凝土生态圈形成巨大冲击。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