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保税港区获批 国务院同意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
2008-06-10 16:49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港口网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据最新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七个保税港区已于近日花落厦门海沧。据福建官方渠道透露,6月5日,国务院已以国函[2008]50号文件,同...
据最新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七个保税港区已于近日花落厦门海沧。据福建官方渠道透露,6月5日,国务院已以国函[2008]50号文件,同意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
中国港口网资料显示,此前不久的5月29日,中国国务院已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海沧保税港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七个保税港区,另外六个分别是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和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享有“境内关外”的优惠,如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还可在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据悉,青岛、重庆、深圳盐田和广州南沙等地亦在向国家申请中。
据了解,海沧保税港区核定规划面积9.45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区,即:A区,包括嵩屿港区、海沧港区1#~8#泊位,以及物流园区用地;B区,包括已建海沧出口加工区;C区,包括14#~19#泊位港区用地。这三个地块,将以全封闭高架道路(地道)连接形成封闭的统一监管区域。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主要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货物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以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保税港区按照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监管原则,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监管,并且做到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
据悉,海沧保税港区总体规划,于今年1月31日通过厦门港口管理局和规划局联合审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亿元。
海沧保税港区的获批,对拓展海西效应,推进“三通”直航,扩大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将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为厦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确立国际枢纽港的地位,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层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海沧对台经济优势明显,不仅拥有约10公里的深水岸线资源,可规划建设30多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而且距离高雄港仅100多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早在1989年,国务院就设立了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如今这里已有一系列成熟的投资配套,是大陆规模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其吸收的台资占福建全省利用台资总额的近1/5。据福建省发改委网站介绍,截至2007年底,海沧累计引进外资企业447家,投资总额达79.08亿美元。
相关观察:
海沧保税港区获批对厦门意味着什么?
在省市两级以及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重大意义。
1、拓展国际物流,增强海西整体经济竞争力
海沧保税港的设立,无疑是厦门乃至海西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性机遇。
海峡西岸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已列入国家沿海五大港口群的规划,厦门港作为主枢纽港的定位也已明确。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无疑有利于拓展港口的国际物流,从而大大地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将增强海峡西岸整体经济竞争力。
目前,铁道部已规划建设的厦门前场铁路物流园区,辐射半径1000公里,设计标准50年不落后,是东南沿海最大的货物集散基地,与海沧港区相距约15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厦漳跨海大桥北端起于海沧港区西侧、南至漳州招银港区,全长11公里,将促进海沧港区与漳州招银港区形成密切的联动效应。因此,建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将增强厦门港口经济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为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架设了桥梁和通道,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2、真正的“境内关外”,对接高雄保税港
厦门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立。做强做大厦门港,更好地发挥对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作用,对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厦门港到高雄港仅165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高雄港是台湾货运进出口的主要中转港与集散中心,年吞吐能力达1000万标箱左右,担负着台湾地区58%以上的货物吞吐量、7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高雄实行自由贸易港区运作,实行“境内关外”政策,融制造、仓储、物流为一体,通过海、空运输的结合,拓展国际物流业务。同时,区内货物自由流通并享有多项租税优惠措施。
根据业界人士反映,以厦门海沧港与高雄港的航程距离、国际航线走向和相近的地理位置,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可积极对接高雄港的实施自由贸易港区政策,实行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海关监管模式,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的手续,提高国际中转运输效率,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3、以港立市,打造一个国际航运枢纽港
厦门,一直以来强调“以港立市”,这是一条生命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港口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化、便利化、信息化、功能组合化已经成为国际一流枢纽港的共同特征。
厦门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监管原则,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规划建设码头作业和仓储物流、出口加工等特定功能区域,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业务,并积极拓展相关功能。由此,厦门港将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把周边乃至台湾中小港口的货源吸引到厦门进行国际航运中转、配送,从而实现国家对厦门港的定位要求,把厦门港打造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