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徐工集团20年基业长青下一步 奋斗奔向世界级

2009-07-31 10:09 性质:转载 作者:搜狐财经 来源:搜狐财经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奋斗篇(1989—2009)

  一、发展情况

  1989年徐工集团诞生,企业发展经历了两个十年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10年(1989―1999)

  在政府的推动下,1989年将当时的徐州三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所(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取消法人,并整合基础零部件厂于1989年7月28日成立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正是这种从松散型向集团化的转变,使徐州工程机械发展的特色得到充分发挥,聚合成了整体优势。

  集团成立后,通过多次内外部资源调整重组和优化组合,在发展壮大原三大主机的基础上,又先后调整生产了混凝土机械、路面养护机械、筑路机械等主机生产企业,具备了液压件、驾驶室、回转支承、驱动桥、齿轮箱、专用底盘等基础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完善了力矩限制器、结构件等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1990年7月30日,国家机电部机认定徐工集团为大型一类企业。1992年2月,江苏省体改委批准徐工集团为江苏省第二批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12月19日,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13日,徐工集团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首批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94年1月1日,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运行。

  1995年7月27日,徐工集团经国家经贸委、江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定名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班子。1996年8月28日,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种股票在深圳证卷交易所挂牌上市。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1997年7月,成立了徐工集团进出口公司。1998年,成立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

  1989年到1999年,徐工集团为了实现低成本扩张,先后收购兼并了蚌埠起重机厂、蚌埠柴油机厂、泗阳铲运机械厂、靖江叉车厂、徐州纺织机械厂等七家企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社会责任,徐工集团托管了徐州特种汽车总厂、徐州通域集团等资不抵债的企业。经营规模由成立时的3.8亿元,发展到1998年的37亿元。

  第二个10年(1999―2009)

  1999年,徐工集团经营班子调整,王民但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1999年实现营业收入一举突破50亿元,转变了连续几年在30、40亿徘徊的局面。此后徐工集团迈上了超常规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4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代表信达、长城、东方等四家与徐工集团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正式确定债转股总额为67021.35万元。2002年10月18日徐工集团债转股新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被江苏省列为82家国企改制试点企业,从此,徐工集团启动了向国内外寻求战略投资工作。

  徐工经营班子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及时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靠规模、靠速度,转变到靠技术、靠品质、靠精细管理来拓展徐工发展之路的经营思路,充分借助集团整体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差异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主机与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体系,突出优势主导产品、丰富产品生产线、拓展产品新领域,打造零部件自主品牌。通过集团内部不断重组和裂变,优化主机与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体系,支撑了集团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超常规持续高速发展的好成绩。为突出工程机械核心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徐工按照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合并、出售、股权多元化等多种方式,精主干、剥辅助,聚主业、去枝杈,2000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市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精神,通过“主辅分离”对下属中小企业和经营实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涉及资产近20亿,人员近9000人,另外注销了100多家“三无”小公司。通过精干主业,使公司的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核心业务得到明显强化和提升。

  徐工集团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销售收入125.8亿元,成为国内行业第一家双超百亿的企业。2004年6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徐工集团的“徐工”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驰名商标。2005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指导支持下,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帮助下,徐工集团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签订了债转股回购协议。2004年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并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出炉,“徐工”品牌以77.58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2005年8月6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上发布了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徐工”以80.6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比2004年77.58亿元增长3.02亿元。

  从1999年到2009年,徐工集团的经营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内部机制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主机和零部件核心业务得到明显强化,质量和效益取得了质的飞越,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公司营业收入从成立时的3.86亿元到2003年超过100亿元,徐工用了14年;由百亿到200亿的跨越,用了三年;而由200亿跨越300亿、400仅仅各用了一年时间。徐工集团历经20年的发展,经营规模已经裂变了100多倍。

  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原徐州重型机械厂)是有着66年历史、现有职工3000余人的企业,也是徐工的支柱性企业。就是这么一个有着辉煌历史、为徐工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代中后期遇到了极其艰难的发展困境,企业因连续六年大幅亏损,甚至于濒临破产。1999年开始徐工集团新的领导班子对重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重型提出了战略整合、“三高一大”(即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等发展战略。重型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序列从单一的汽车起重机到全路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混凝土泵车和高空消防车五大类别,营业规模从1999年的3亿元,到2008年快速提升到1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8%到60%,海外市场占有率从零到30%,企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将国内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成为中国大型臂架类机械装备的标志性企业,位列工程机械行业主机制造公司首位,成为行业单个企业销售冠军和国际起重机行业重要的竞争力量,起重机销量不仅全球第一,2008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一举超过国际老牌起重机制造企业德国利勃海尔公司跃居全球榜首。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