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季度港口基本生产情况评述
转载 2008-06-30 16:32 交通运输部 来源:交通运输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0.2%,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内外贸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港口生产首季开局良好,主要生产指标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
一季度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2.04亿吨,增长15.9%。其中:沿海9.05亿吨,同比增长15.4%,内河3亿吨,同比增长17.8%。
前二月由于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去年12月有较大反弹,全社会对大宗货物需求强劲,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明显;受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影响,一季度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26亿吨,增长17.8%,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特别是煤炭、钢材等工业原料及产品进、出口增长明显。本季度内河增速继续快于沿海。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二名
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快增长
一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434万TEU,增长24.4%。其中:沿海2269万TEU,同比增长24.2%,内河166万TEU,同比增长26.8%。
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6%,其中出口增长41.5%;特别是2月份出口增长51.7%,增速超出预期。依托我国外贸出口强劲发展势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本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月度增幅波动较大。受季节因素影响,一、二月度增长较快,特别是农历新年2月份增幅超过30%,出现了淡季不淡,3月份因节后生产进入恢复过程,增幅下降较大,但总体增长仍然较快,同比增速比去年增长1.4个百分点。二是继续保持沿海平稳增长,内河增长提速的格局。占总量九成以上的沿海港口同比增长为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二名
24.2%,而内河港口基数小,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6.8%。三是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相对集中,前十名港口继续保持在总量八成以上,特别是:上海港、深圳、广州、宁波-舟山港、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等主要港口仍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我国产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外贸出口仍将保持强劲势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维持高位运行。
三、港口煤炭发运由过热转向温和
一季度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11108万吨,增长19.2%,其中:内贸9828万吨,增长26.4%。外贸1280万吨,下降17.2%。
本季度港口煤炭发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港口煤炭发运由过热转向温和。在工业耗煤急聚上升,以及节前储煤双重压力推动下,1月份港口煤炭发运保持25%高增长,达到创记录的3995万吨。后期在春节长假及南方水电量增多影响下,电煤需求减弱,煤炭发运量下滑,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也由年初的35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500多万吨正常水平。二是煤炭发运延续“内热外冷”态势。前2月份南方电厂从水路进口国外煤炭542万吨,同比增长39.7%,以缓解国内用煤之急。虽然大量进口煤对国内市场起到一定补充,但内贸煤炭发运增长仍高达26.4%。而外贸煤炭在国家出口政策及国内需求增长影响下,已较去年同期下降近二成。
预计夏季用煤高峰到来之前,煤炭需求处于相对平稳,港口煤炭发运将保持平稳增长。
四、外贸进口铁矿石增长趋缓
一季度外贸进口铁矿石完成9430万吨,同比增长7.3%。
本季度外贸铁矿石进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进口量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受今年四月国际铁矿石长期合同涨价影响,国内钢铁企业加大进口力度,1-2月份外贸铁矿石进口量6526万吨,同比增长12.8%,3月份由于受到澳大利亚飓风及印度从3月1日起对铁矿石出口征收7美元/吨临时关税等负面影响,进口量减少,以致拖累整个季度的增长率。二是铁矿石进口北强南弱格局非常明显。受钢厂腹地及港口建设影响,进口铁矿石增量,基本上集中在以连云港为北的北方港口,尤其以环渤海湾为多。而南方主要接卸铁矿石港口,本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目前影响铁矿石进口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国内铁矿石产量增加的持续性、国内外钢铁价格走势、国家对钢材出口减税预期以及印度对出口铁矿石征税后会否引起其它出口国效仿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铁矿石的进口量。预计上半年铁矿石将维持小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