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港口基本生产情况评述
转载 2008-06-30 16:40 交通运输部 来源:交通运输部 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5.9%、23.7%、15.9%。受投资、内需、外贸快速增长影响,上半年港口主要生产指标继续在高位运行,其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一、货物吞吐量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减缓。
上半年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5亿吨,增长15.5%。其中:内贸16.6亿吨,同比增长15.2%,外贸8.9亿吨,同比增长15.7%。
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上半年受煤炭、金属矿石、钢铁、机械设备等四大货类快速增长影响,秦皇岛港、日照港、营口港、天津港、青岛港均有20-30以上的高增长。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以及矿建材料因受国内“西油东送”管道铺设完毕,原油下水量萎缩,以及国家出台控制砂石出口政策,两大货类接近另增长或负增长。上半年上海港以2.4亿吨位居货物吞吐量榜首,有13个港口超过5000万吨,其中营口港为新增港口。
上半年港口生产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态势,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宏观调控,节能减排,防止国民经济从过快转向过热,主要货种增长势头有望减缓,但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的港口
名 次 |
港 口 |
1-6月 |
为同期% |
1 |
上海 |
24343 |
106.1 |
2 |
宁波-舟山 |
23007 |
113.8 |
3 |
广州 |
16645 |
109.9 |
4 |
天津 |
15734 |
122.9 |
5 |
青岛 |
13163 |
119.8 |
6 |
秦皇岛 |
12043 |
128.1 |
7 |
大连 |
10521 |
119.5 |
8 |
深圳 |
9030 |
112.2 |
9 |
苏州 |
8767 |
122.1 |
10 |
日照 |
6729 |
120.1 |
11 |
营口 |
6511 |
134 |
12 |
南通 |
6169 |
123 |
13 |
南京 |
5407 |
110.3 |
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高于去年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253万TEU,同比增长24.1%。其中:沿海4876万TEU,同比增长23.7%,内河377万TEU,同比增长30.4%。
前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增长27.8%。依托我国外贸出口强劲发展势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区域干线港口继续保持高增长。得益于船舶大型化及集疏运优势影响,班轮密度增加,前十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增幅25%,大于平均数。其中宁波港和广州港保持40%的高增长。特别是上海港在一季度成为第二大港后,继续保持27%的高增长,1-5月份完成1028万TEU,而全球第一的新加坡港增长14%,完成1115万TEU,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二是出口退税政策预期,助推集装箱吞吐量反季节上扬。二季度原本是集装箱出口淡季,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7月1日起国家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范围,货主集中提前出货,形成强烈的反季节走势,这是二季度集装箱走高主要原因之一。
三、国际航线继续主导集装箱市场。上半年内、国际航线吞吐量同比增长18.8%,占总量的68.3%,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内支线、内贸线增长迅速,分别增长49%、35%,占总量的8.2%和23%。内支线、内贸线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集装箱化率提高及网络逐渐扩大、完善。特别是水路具有运能大、成本低、易衔接等优势,逐渐被商家所认同。
国家为了平衡对外贸易, 7月1日起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涉及2831种商品,占海关全部商品的37%,平均下调幅度为2个百分点。下半年过高的集装箱增长趋势可能减缓,预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在20%左右。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二名
名次 |
港口 |
1-6月完成 |
为同期% |
1 |
上海 |
1251 |
124.1 |
2 |
深圳 |
918 |
109.9 |
3 |
青岛 |
462 |
127.6 |
4 |
宁波-舟山 |
447 |
138.5 |
5 |
广州 |
437 |
142.5 |
6 |
天津 |
336 |
120.8 |
7 |
厦门 |
220 |
118.5 |
8 |
大连 |
174 |
119.1 |
9 |
连云港 |
84 |
140 |
10 |
苏州 |
84 |
159 |
11 |
营口 |
70 |
139.4 |
12 |
中山 |
60 |
120 |
三、内需旺盛,水路煤炭运输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2.25亿吨,同比增长15.9%,其中:内贸2亿吨,同比增长23%,外贸2500万吨,同比下降21.2%。
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及城镇化加快影响,上半年南方煤炭需求明显加快。上半年港口煤炭运输的主要特点:
一是内需旺盛,港口煤炭发运量屡创新高。1-5月份全国火力发电增长18.4%,是近三年来最高的,受火电强劲拉动,上半年内贸煤炭发运量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加快6.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加上作为补充的外贸进口1650万吨,实际煤炭内需更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25.4%。煤炭内贸吞吐量已占整个内贸吞吐量的三成。
二是外贸煤炭进口速度加快,出口下降明显。受国家鼓励资源进口,免除了煤炭进口税率,提高了国内企业进口煤炭积极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煤炭资源紧张矛盾。预计上半年全国水路进口煤炭1650万吨,同比增长33%。而外贸煤炭出口继续大幅下降速度加快。
三是港口煤炭发运量屡创新高,但整个煤炭运输运行良好。虽然上半年春节前及近期因资源不足引起港口拥堵,但由于港口、航运企业互相协调,科学合理调度,尽可能加大煤炭的调进量,确保国家南北能源大动脉畅通。
下半年将经历“迎峰度夏”及入冬煤炭储备,需求将达到新的高点。港口煤炭发运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四、外贸铁矿石进口增速回落
上半年外贸进口铁矿石完成1.9亿吨,同比增长8%。
1-5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2亿吨,同比增长20%,外贸钢材出口2016万吨,同比增长116.7%,在钢铁“双高”增长背景下,上半年外贸铁矿石进口量依然较大,占整个外贸进口量三成半,是外贸进口最大货种。上半年铁矿石进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及国际海运市场运价创历史新高影响,特别是国家对其下游钢铁产业,采取包括强制淘汰落后产能、三次调整外贸钢材出口税率等较严厉调控政策,过快的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增长速度从前两年的33.3%、14.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8%,下降速度明显。
二是铁矿石进口重心逐渐北移,南北分化加剧。受北方钢铁产能快速发展及港口扩能改造影响,北方港口外贸铁矿石进口增长超过45%,其中秦皇岛港、大连港及唐山港超过80%以上,天津港与前二位港口差距在缩小。中部的青岛港、日照港进口量仍居前一、二位,但增长速度趋缓。而南方部分港口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腹地幅射有限等影响,已出现滞涨或负增长。
下半年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力度,钢铁行业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重组,优化结构步伐加快,对过度进口铁矿石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国内外钢铁价格坚挺,上半年钢铁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1.2倍,为整个行业中最高的。由于钢铁行业的高利润冲动,下半年铁矿石进口量依旧在相对高位。
(港口数据来自交通部水运司、规划司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