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07年1月份港口基本生产情况评述

转载 2008-06-30 16:29 交通运输部 来源:交通运输部

  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影响,全国港口一月份生产实现开门红,主要统计指标均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港口吞吐量实现开门红
  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4.14亿吨,同比增长18.4%,其中外贸1.44亿吨,同比增长13.1%。
  新年伊始,全国工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对各种资源需求相当旺盛,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自去年11月份越过4亿吨后,增速逐渐加快。12个亿吨大港在去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本月依然快速增长,上海港、广州港分别接近4000万吨和3000万吨, 增长10%以上。天津、青岛港、秦皇岛港先后突破2000万吨,分别增长20.6%、34.3%和42%。去年首次进入和接近亿吨港口的日照港、营口港增速明显加快,本月越过1000万吨,分别增长17%和34.6%。带动港口吞吐量较快增长的货种主要是煤炭、铁矿石及集装箱。但外贸吞吐量本月增速明显低于平均增幅。
  今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不断深入,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下降,能源、工业基础原料等货物需求增长将趋缓,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将低于去年,但总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二名

  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淡季不淡
  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49万TEU,同比增长22.6%。
  一般圣诞新年过后,货源需求回落,外贸出口集装箱呈现下降趋势,但本月出现淡季不淡的好势头。特别是对欧美方向的出口,货源充沛。本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快速增长,实现了开门红。上海港再次突破200万TEU、深圳港156.3万TEU,分别增长25.8%、4.3%,两港继续遥遥领先全国其他港口。青岛、广州、宁波、营口、烟台、福州、南京等港口出现30%的高增长。出现“淡季不淡”的主要原因除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外,许多货主为了规避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企业造成的汇率风险,以及对海运费上涨预期,尽早提前出货以减少损失。
  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亿TEU,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政府着力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我国外贸出口强势可能会放缓,对港口集装箱出口可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二名

 

 

  三、煤炭发运量增长24.9%,创新高
  1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3995万吨,同比增长24.9%,较上月增加43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内贸3492万吨,增长30.7%;外贸503万吨,下降4.4%。
  前期因煤电企业对煤炭价格出现分歧,煤矿出货积极性不高。本月煤电双方签订新的煤炭供应合同,产运销供应链开始畅通,秦皇岛港煤炭缷车量日均7741辆,为历史最高水平,库存大幅上升,月未达到465万吨,较上月未增加110万吨。在旺盛需求和节前储煤推动下,北方七港煤炭内贸煤炭发运量达到3491万吨,比历史最高记录多出400万吨,同比增长30.7%,在煤炭水运历史是第一次的。其中:秦皇岛港达到1642万吨,同比增长54.9%,占总量的近一半,天津港也达到568万吨,同比增长35.6%。虽然本月煤炭资源大幅增长,下水量也再创历史新高,但仍不能满足南方沿海城市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华东、华南的煤耗量急聚上升,已超过夏季用电高峰,各大电厂煤炭库存大幅下降。
  春节后随着煤炭价格日渐稳定及新合同逐步执行,电厂对煤炭的需求趋于稳定,阶段性紧张因素逐渐消除,港口煤炭发运量将回落到正常的水平。今年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大降低GDP能耗力度,但由于国民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期,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增量较大,港口煤炭发运量高位运行。

  四、外贸铁矿石进口接近3300万吨
  1月份,外贸进口铁矿石预计完成3271万吨,增长16.9%,但较去年同期增长7.1%。
  受国内外钢材价格上升,以及国际铁矿石从4月1日起将实行新的涨价合同影响,国内各钢铁厂家加大了进口铁矿石力度,1月份接近3300万吨,较去年历史最高量多出218万吨。青岛港,日照港双双突破500万吨,创本港最高水平。铁矿石港存量再上4000万吨关口,较去年12月多500万吨,给疏运带来一定压力。本月铁矿石进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钢价上涨,铁矿石钢性需求上升。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来,因产能释放,我国钢材外贸出口持续升温,12月份达到550万吨,同比增长205%,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铁矿石的需求。其次部分跨年度的增量加入本月,使其统计数据扩大。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望减速,以及近来钢材出口外贸摩擦频发,国家有关税收制度的可能调整,铁矿石需求增速将进一步趋缓。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我国外贸进口铁矿石将达到3.55亿吨,增长10.6%。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