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0年起重机行业再度迎来爆发式增长高潮

2010-04-30 11:45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工业报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城市立交桥建设、建筑施工、小型基建中,作为以租赁为营业模式的吊装公司而言,这部分施工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16吨和25吨产品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工况。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建筑物越来越高,施工项目愈加大型化,高度不足成为25吨产品的一个“瘸腿”。50吨的优势恰恰在于臂架较长,可以满足较高的起重工况,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无可替代的产品。但自从有企业推出25吨的5节臂产品之后,50吨产品的优势荡然无存。

    对于吊装公司来讲,16吨、25吨都是最传统的主力产品。在向上延伸吨位时,只延伸一个吨位显然有些“浪费”,因为最不济的办法就是将两台25吨组合,同样可以达到50吨产品的效果。于是,这些用户便将目光投向了70吨、100吨甚至更大吨位的产品。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这才出现了50吨产品在一片热闹形势中的落寞场面。

    大吨位全面开展

    全路面还是履带式,大吨位起重机领域的硝烟从未停止。

    起重量大,起重高度高是履带式起重机的优点。国际市场上,早已有企业推出3200吨的组合式履带式起重机,即通过将两台1600吨产品进行组合,达到叠加效果;在中国,2008年三一重工将履带式起重机的吨位刷新至1000吨,2009年又达到1180吨。至此,中国履带式起重机的大吨位突破似乎变得停滞不前,两年时间内,虽然有不少企业宣称具备千吨级产品制造技术,但再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现千吨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相对于履带式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在灵活性上所具有的优势毋庸置疑,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只需收缩臂架和支架便能实现快速转移。然而我国大吨位全路面起重机的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02年才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直至去年,在300吨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中,中国企业还未实现批量进入。

    今年3月3日,又是三一重工。该企业率先推出中国首台千吨级SAC303型全地面起重机。此举不仅刷新了全路面的吨位纪录,更使得该类型起重机的国内最大起重量纪录基本追平履带式起重机。据了解,徐工重型目前也正在研制千吨级产品,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林天扶说,相对于履带式起重机,大吨位全路面起重机更受用户欢迎,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基于其性价比高,产品灵活便捷,可以适应多种工况。

    虽然如此,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大吨位产品的价格较高仍是困扰用户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工程机械领域融资租赁的不断开展,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10%的首付,10%的保证金,只需20%的资金,用户便可以将大吨位起重机开回家,这使得许多小型公司也具备了购买大吨位产品的实力。凭借融资租赁的东风,吊装市场产品大型化的战火已经点燃。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