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威海:在发展中促转型 在转型中谋发展

2010-01-07 09:25 性质:转载 作者: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来源: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免责声明:港机网(www.port-m.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华东数控崮山新厂区正拔地而起,这里将崛起国内重型数控机床的高地。(记者李晓娟摄)改造传统产业争上高端产业2009...

华东数控崮山新厂区正拔地而起,这里将崛起国内重型数控机床的高地。(记者 李晓娟 摄)

  改造传统产业 争上高端产业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困难,我市把保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传统优势产业在与高新技术的嫁接中“脱胎换骨”——华力电机与德国联合开发2兆瓦风电电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高速高密度电机;威力工具集团与美国史丹利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达产后年可生产钳类、剪类和两用扳手1000万件;迪尚集团新上华绮毛纺呢绒,主要生产“彩源牌”山羊绒、绵羊绒等高档呢绒面料,现已部分投产;山花地毯国际新型地材研发基地,主要生产阿克明斯特地毯、纺纱、染线、PP纬纱,现已部分生产……在这种改造提升中,传统骨干企业膨胀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不断获得新突破——在威高集团医疗植入器械高科技园区,合成膜透析器项目已经开始生产,2013年园区全部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220亿元。目前,威高高科技产品销售比重达到75%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30%,去年前10个月上缴税金3亿元;三角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中国本土轮胎产业的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今年将发电并网,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47吨;华东数控与德国希斯庄明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同时掌握多种重型、超重型机床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高新技术产业风生水起。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经区中心商贸区引进包括日本永旺株式会社和韩国乐天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各类商贸服务项目20多个,威海港国际物流园相继引进了三角轮胎等仓储配送项目,汇峰物流中心吸纳了300多家企业入驻;金线顶地段整体改造项目全速推进,汤泊温泉项目已试运营,华夏生态园规模不断扩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市经贸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还偏低,产业发展难以摆脱资源和能源相对匮乏的尴尬,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紧迫而艰巨。

  2010年,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我市将加快推进三角集团工业新区工业园、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改造、东安黑豹扩建等一批骨干膨胀项目;集中抓好山东华鹏玻璃高档玻璃包装器皿、山东万得集团高档家纺面料等一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以地毯、家纺、渔具、皮具、工具、电机、服装、木工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

  着眼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推进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碳纤维项目、威海华东数控核电风电重型设备、山东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威海中玻光电非晶硅薄膜电池模块生产、山东华力电机风力发电机、山东威达集团船用压载水净化设备等一批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项目。

  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地位,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大乳山度假区二期、仙姑顶、汤泊和呼雷汤温泉、华夏生态园、金海游艇俱乐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网络动漫、影视服务、娱乐演出等新兴文化业态;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快“两区”建设 培植产业优势

  2009年以来,构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布局在威海大地迅速扩张。面对这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大好良机,我市迅速把推进“两区”建设与培植产业发展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一批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十大高端产业园区。

  光威集团首条1000吨拓展碳纤维生产线实现稳定运行并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新北洋集团特种打印机、扫描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已经封顶,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三角集团绿色、低碳、环保型绿色工业园,正在建设生产能力为56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线,2012年整个园区达产后总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套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以上;

  新船重工2010年3月底船坞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年造船能力可达100万载重吨。目前新船重工、三进船业、新泰源船业、东海船舶、三星造船二期、神飞造船三期、西霞口造船等项目,奔腾港航、伊萨焊接器材、济钢启跃、弘久锻铸、荣川港机、成华机械、隆圣船舶等配套项目,全力推进。一个集科研、设计、整船制造、零部件配套于一体的现代船舶产业聚集区逐渐崛起……

  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把推进“两区”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蓝色经济区方面,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新能源和现代石化“六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高端产业聚集区方面,加快建设以威高集团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光威集团万吨碳纤维产业化、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等十大高端产业园区,吸引高端要素聚集,促进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骨干项目落地,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高端化聚集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高效发展

  2009年,我市提出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确定了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作为创新的主攻方向。

  一年来,我市先后与中科院、哈工大等8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认定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112家,“四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初具规模;立足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创建了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7个,开展博士后流动研究企业达到10家;建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公共研发平台和以船舶为代表的行业技术中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华泰汽车自主开发生产1.6L至1.8L新型环保轿车,2010年12月完工后将形成7万辆轿车生产能力;荣佳电机在国内率先攻克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技术……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扎实开展好第三个‘自主创新年’活动,使其常态化、品牌化。” 

  作为全市主管工业运行的职能部门,市经贸委将继续推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技术中心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千项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新兴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集中抓好高性能碳纤维、大型船舶开发与设计、大型多功能数控机床、数码电子产品、风电加工设备、海产品微生物污染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年内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000项以上。

  着眼强化研发能力建设,市发改委将重点加快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和拓展公司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三角集团、新北洋两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实施进度,全力争取荣成海洋产业和高区电子信息产业两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获批,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省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实施拓展公司碳纤维千吨级生产线关键设备国产化、北洋集团光纤传感器、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农友软件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等国家扶持重点项目,同时积极申报自主创新、产业振兴、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资金,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市科技局将加强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机构和园区建设,推进产业技术合作创新联盟工作,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示范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优化工程等,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能力。

  市财政局则将充分发挥科技发展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与环保等领域,支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新的一年,经受磨砺的威海经济必将“转”出新天地,“调”出新实力。(本报记者 王鹏飞)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