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港航管理处、地方海事局

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档案详细>>
产品分类全部>>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详细>>
  • 在线交谈: 港机网客服咨询  港机网客服咨询
  • 电话:400-019-0081
公司简介详细>>
  港航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受益面不广泛等特点,其建设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对局部以及项目自身财务效益并不明显。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经济总量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因此,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港航建设能筹措的资金很少,我省港航设施除了长江干流有少量投资外,其它支流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港航建设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进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但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产业的依赖日益加重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节能,低成本的水运优势正在凸现出来,我省港航建设开始得到了重视,投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从“六五”的3550万元到“十五”的超过11亿元,港航建设投资在5个五年计划中成几何数增长。
  “六五”,“七五”是我省港航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是以恢复港口,通航功能的工程为主,如“六五”期的“港口大会战”及“七五”期的碍航闸坝复航工程。
  “八五”,“九五”期,我省港航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港口设施继续得到大力投资,吞吐量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至“九五”期末,分别达到8690万吨和70%;另一方面,汉江航运建设工程和江汉航线工程两个部省合建的重点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省港航建设开始由线到面的布局发展。此外,为了适应快速发展要求,我省港航建设的管理模式开始改变,一是1993年起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实行投入产出目标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对港航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港航建设投资开始转向多元化,国家投资,货主企业,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等合资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自1992年3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征水陆货物运输附加费,省交通厅采取倾斜政策,将其净收入的50%用于港航建设,也为港航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进入“十五”后,以汉江,清江,江汉平原航道网为重点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港口建设向布局合理化,集装箱化稳步推进。首先,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非国有资金进入港航建设领域,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如5年来,全省港口建设采取合资,合作,合股建设的方式,共引进外资,社会融资,私人投资约4.5亿元。其次,港航建设更注重合理性,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相继完成的《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和《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是我省港航建设长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此外,随着集装箱和汽车滚装等运输方式突军异起,专业化码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集装箱吞吐能力增加了25万标箱。
   我省港航建设的几个五年计划期情况分别如下:
   “六五”期(1981-1985年)全省港航建设在港口和航道项目上分别投资2172万元和1378万元。港口建设是当时全省港航建设的重点,先后对长江,汉江及主要支流重点港口进行改建,扩建工程,并兴建了一批新港。长江,汉江共有16个港口的16个码头先后开工新建或改扩建,设计新增吞吐能力486万吨,汽车装船能力50000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武汉汉江永安堂散货码头,襄樊丹江路铁水联运煤码头,黄石朝阳阁散货码头。航道建设方面,主要是对汉江中游的金蛙滩,清江长滩以下18公里航道,通顺河下游河口段等进行整治,共完成整治,疏浚航道117公里;建成民乐,宦子口船闸,开工建设新沟加级,习家口船闸。
   “七五”期(1986-1990年),我省港航建设共投资13653万元,其中汉江航运建设4160万元,船闸工程3148万元,航道工程2195万元,港口建设4150万元。碍航闸坝复航工程是交通部重点补助投资工程,五年来,开工建设复航工程11项,实际完成8项,其中新建船闸6座,加级船闸1座,碍航闸改桥工程一处。主要有新沟加级,习家口,下新河,徐李,新河口,官桥,解放山等船闸。在港口航道方面,完成宜昌虾子沟磷矿码头等31个码头的36个泊位,疏浚巴河,汉北河,大富水等航道209.5公里。此外,汉江航运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设计规模为整治IV级航道532公里,新建总吞吐能力500万吨的余家湖港2个500吨级泊位。
   “八五”期(1991-1995年),我省港航建设投资明显加大,1993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实行投入产出目标责任制,港航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五年间,共安排投资33197万元,其中重点投资的汉江航运建设工程15815万元,船闸工程1975万元,航道工程2090万元,港口工程11045万元,其它工程2272万元(用于前期工作,维护工程等)。完成新建,扩改建港口泊位69个(其中新增港口泊位33个),新增年吞吐能力1497万吨;完成整治疏浚以汉江,内荆河,大富水,拾桥河等为主的航道294公里(其中IV级航道126公里,V级航道127公里,VI级航道41公里);建成100吨级船闸2座(武穴童司牌,潜江高场)。至“八五”末,全省航道通航里程为8969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达8155万吨,港口机械化程度由“七五”的48.6%提高到60%,港航基础设施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有了整体提高。
  “九五”期(1996-2000年)我省港航建设继续加大投资,共安排建设资金53196万元,其中部省合建的重点建设项目-江汉航线工程完成投资24784万元。完成新建,改扩建港口泊位41个(其中新增港口泊位18个),新增年吞吐能力535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8690万吨,港口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0%;完成疏浚,整治航道400余公里,建成船闸6座,全省通航河流194条,通航里程达到8309公里。其中主要工程有:江汉航线工程,清江航道整治工程,鄂州五丈港港口工程以及续建的汉江航运建设工程,鲢鱼地船闸工程,内荆河航道疏浚工程等。
  “十五”期(2001-2005年)全省港航建设共完成投资110010万元,其中航道项目49570万元,港口项目60440万元。新建,改扩建港口泊位36个,完成25个泊位小型港口码头配套工程,共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65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6000万吨(包含原航务局3000万吨和企业码头3045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25万标箱,总吞吐能力达到30万标箱,滚装汽车运输从无到有,2005年吞吐载货汽车超过30万辆次;整治航道9 条,共650公里,新增航道里程76公里,提高航道等级里程545公里。建设内容主要以“三江一网” 的建设工程为主,即:长江三峡库区港航淹没复建工程,汉江二期(丹江口至襄樊,蔡甸至河口)航道整治工程,清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和江汉平原航道网工程(汉北河,大富水,大冶湖,梁子湖,螺山干渠等航道整治工程,宦子口船闸工程)。此外,续建的江汉航线工程于2004年3月竣工验收,开工并完成香溪河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武汉港汉阳集装箱港区扩建一期工程等,“十一五”项目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于2005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
公司新闻更多>>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