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壮阔东方潮丨工人日报:三一重工!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

转载 2018-12-28 09:29 三一 来源:三一
湖南三一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工人日报 罗筱晓、方大丰丨与身后巨大的仓库区相比,看管员谢军显得非常微小。只要他轻轻点击面前的电脑屏幕,随着机械手臂的移动与抓取,谢军就可以以一人之力,为近10万平方米的厂房提供需要的所有物料。在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18号厂房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密集分布的采光玻璃,让18号厂房总是光线充足。有条不紊工作的机器人手臂、自动行驶的AGV小车……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家企业的第一灶炉火,是在湖南娄底涟源市道童村一栋废弃的养殖场里烧起来的。


30多年一路走来,一直支撑三一重工的,是几个创始人在“下海”时立下的信念: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


从“中国泵王”到“世界泵王”



“在这里,天上飞过的飞机能看到,地上开过的火车能看到,我要让经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三一。”1994年,从娄底搬迁到省城长沙,梁稳根选择了当时还不起眼的星沙镇。为了让全世界都“看到”自己,三一重工则从2002年开启了全球化之路。


“泵王”的光环并不能保证走出去的路一帆风顺。刚开始在海外建厂时,三一重工选择了子公司模式,为维持经营、储备存货投入了不少资金,最后却因汇率波动、外汇管制及存货积压,导致子公司几乎没有盈利。而在巴西等地建厂时对当地劳工制等考虑不够充分,三一重工的海外工厂一度遇到了不少麻烦。


经过重新评估,三一重工决定用代理商体系代替子公司战略。这一改变很快奏效,从2013年起,三一印度、三一美国、三一欧洲均陆续实现盈利。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通过精准对接和抱团出海等战略,三一重工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2015年,三一重工提出“五小龙出海”战略,聚焦综合性的建设项目,提供从设计、建造、安装到融资、运营、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至此,三一重工不仅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也成为服务者和支持者。


目前,三一重工在海外的销售超过百亿元,其中70%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而梁稳根想要被所有人看到的梦想,也由此实现。


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



三一重工的创立,与4个年轻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密不可分。而无论三一重工走得多远、做得多大,这种责任感从未消失。


2008年春节前夕,湖南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灾,省内多条高速公路被冰雪覆盖。1月26日至28日,气温低至历史冰点,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的湖南段全线冰冻。三一重工的救援队开着平地机连续工作52小时,铲雪开路,带着身后长长的车队一步步行进。


汶川地震后,许多道路阻塞急需疏通。灾情发生后第3天,来自三一重工的3台起重机日夜兼程抵达四川平武县平通镇,成为首批抵达该镇的重型设备救援力量。在起重机的配合下,救援队员经过连续8天8夜的奋战,终于打通前往平武县南坝镇道路。3天后,绵阳至南坝、平武县城、九寨沟的九环线全线贯通。


除了参与国内灾难救援,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智利铜矿塌方事故现场,都有三一重工设备的身影。因多次参与重大灾害救援,三一重工救援队已成为专业救援水平的代表。


“救援队会继续提升,继续发挥作用,因为国家之责大于企业之利,是三一重工永远的理念。”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