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MC参建项目荣获全球最佳项目工程大奖
转载 2018-10-12 09:34 上海振华 来源:上海振华近日,ENR(《工程新闻纪录》)全球最佳工程项目颁奖典礼在纽约举行,来自全球的200多位优秀咨询、设计、工程承包等公司代表出席典礼。振华重工参建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荣获全球最佳桥隧项目,蒙内铁路被评选为优秀铁路项目。
中国交建三个项目荣获奖项!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当选为
全球最佳桥隧项目
蒙内铁路被评为
优秀铁路项目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项目被评为
优秀机场和口岸项目
该奖项由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ENR杂志组织评选,专家评审选取了来自6个大洲14个国家的典型项目,表彰23个全球最佳项目及优秀项目在2018年度为建筑和设计行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评选综合评判了项目的安全、技术创新、挑战、设计、质量和环境,以及这些项目对地方产业和建筑业的影响力等因素。
120个巨型钢圆筒快速成岛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人工岛由120个巨型钢圆筒组成。振华重工负责全部钢圆筒的制作、运输和振沉施工的重任,并屡创纪录:最高创下了单月创造17个钢圆筒的记录;仅4个月时间完成了西人工岛61个钢圆筒的振沉施工;在钢圆筒振沉施工期间,“振浮8号”相继书写日沉两筒、三日六筒、四日八筒、一日三筒的历史记录,确保西人工岛“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世界最大抛石整平船为隧道铺设“石褥子”
振华重工建造的“津平1号”是水上基建特种专用船舶,于2011年5月开工,2012年12月交付。该船是世界最大的外海施工船舶,也是我国第一艘首次成型的带桩腿提升自升平台的高精度深水抛石整平船,设计整平精度达25毫米,可在外海环境中作业,实现了抛石整平一体化,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管节沉放“双子星”
为了解决隧道沉管施工的难题,振华重工对比国内外沉管隧道施工技术,自主研发设计了隧道管节沉放和定位设备——管节沉放船“津安2号”、“津安3号”,该船是国内首创、世界出运能力最大、功能最先进的该类施工专用船舶,于2012年2月开工,同年11月交付现场,创下了国内工程船舶的最短建造纪录。
清淤装置解决世界级的清淤难题
2014年11月,待沉放的第15节沉管基槽出现回淤现象,且厚度超过7厘米,远远高于30毫米的管节沉放精度,导致管节无法沉放,延误工程进度。
在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的指导下,振华重工紧急成立清淤小组,并提出三套改造方案,仅用20天完成清淤装置的全部设计,历时近8个月研发、制造、调试,将自主创新设计的清淤装置加装在抛石整平船上,成功解决了台风导致的第22根管节沉放回淤问题,助力第22根管节顺利沉放。
一次舾装:迎接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挑战
33个巨型管节要准确沉入近50米的海底基槽中,如何确保管节之间严丝合缝和滴水不漏?管节接头处有双重防水装置——Omega密封和Gina止水带,这是“软组织”保障;而振华重工的一次舾装工作则是确保管节密封的“硬保障”,是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生命线工程。
振华重工的舾装团队驻岛5年,为每个管节制造了端钢壳,像盔甲一样保护着管节的“软组织”,用钢封门将每个管节的两头封闭起来,即便在海底激流的冲击下,钢封门也要滴水不漏,待管节完成下水对接后再行拆除,同时他们不断优化工艺,将一次舾装时间从90天缩短至35天,提高施工效率。
大国重器“振华30”轮吊装最终接头
“振华30”轮是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以单臂架12000吨的固定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有“海上大力士”之称,其主甲板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
2017年5月2日,“振华30”轮“拎起”6000吨重的最终接头,锲入水下27米E30和E29沉管接头处,顺利完成最终接头的吊装沉放,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60工匠团队水下焊接助力最后贯通
最终接头入水后,振华重工160余人的焊接队伍从管节进入接头部分,完成两侧连接的双层焊接,最终通过管路在夹层灌入混凝土,完成港珠澳大桥的全线贯通。这支队伍,是振华重工的工匠精英,他们中的很多人焊龄都有八九年,具备国际焊工证书,参与焊接过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挪威钢桥、丹麦钢桥等重大项目。
为了保证焊接合龙顺利进行,振华重工提前进行了2个月的合龙演练。由于最终接头处于水下27米,振华重工的工匠团队在实际作业中相继克服箱体内施工空间狭窄、通风差、湿度大等困难,高质完成总长度超过2000米的焊缝作业,助力岛隧全线贯通。
国内首个渐变式减光罩与风帽
振华重工承建的风帽是设置在东、西人工岛主题建筑上的风塔,附设一座雷达站。风塔采用全钢结构,塔高17米,局部有夹层,建筑面积约为1000米,兼具隧道排风与装饰双重功能作用,是整个工程的点睛之作,被誉为大桥皇冠上的明珠。
蒙内铁路
蒙内铁路是整个东部和中部非洲铁路网的起始段,货物经由肯尼亚印度洋海港——蒙巴萨港吞吐,为缓解蒙巴萨港泊位紧张、吞吐能力有限、货物堆场较小的现状,建成了内罗毕ICD集装箱货物堆场。
2017年6月1日中午,作为蒙内铁路开通后的首批集装箱货运物资从蒙巴萨港口运送至内罗毕终点ICD集装箱货运堆场,该货运列车搭载68个集装箱总计2565.8吨中国货物,由振华重工为该堆场建造的其中2台轨道吊开始连续卸货,并在2个小时内精准、高效地完成了所有集装箱的卸货任务。
轮胎吊
总装现场
轨道吊
总装现场
振华重工共为ICD集装箱货运堆场提供了4台轨道吊和8台轮胎吊,采用散件发运、现场总装的方式,振华重工项目团队仅用时59天即完成全部设备的现场总装,为蒙内铁路通车后首次装卸做出了重要贡献。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蒙内铁路及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三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融合了国际团队合作,克服了当地有效施工时间短、任务重、环保要求严格等困难,创新多项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施工工艺和专利,从设计、施工、安全、质量、环境和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中交团队的国际化竞争水平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