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启动“新丝路心服务”海外行活动
转载 2015-06-05 10:09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心服务”谱写新篇章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曾表示,“后市场”是有巨大潜力的。其实工程机械“后市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保内服务、维修、租赁及再制造等。特别是后期维修服务,作为工程机械行业良好的后期服务保障,是确保在海外市场“站得稳”的关键因素。
据徐工机械总裁助理、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建森介绍,徐工一直倡导把客户作为上帝对待,多年来这种经营理念在徐工得到了真实、教科书式的体现。徐工的快速发展,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倾听客户的声音,满足客户的需求。
徐工创新的速度、创新的步伐,一直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领先的。徐工提出的生产当地化、销售本地化,就是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徐工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适应型新产品。研发制造了适应湿热气候的东南亚型谱产品,适应寒冷气候的俄罗斯低温型谱产品,适应沙尘、干热气候的中东型谱产品等。徐工全面改进挖掘机、水平定向钻、大型装载机、滑移装载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等产品的振动噪声性能。
近几年,徐工与合作方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徐工提出与经销商“一家人、一家亲”。去年,组织全球十大经销商成立了行业内首个海外顾问委员会,形成了利益与风险共担合作链条。客户遇到经营困难的时候,徐工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关系。当经销商的力量和实力不足时,徐工就会派出人员去做当地化的支持和服务。比如,当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的大型吊车服务不足时,徐工就发挥工厂优势及时跟上服务。经销商遇到资金困难时,徐工则会通过中信保给予延期、延展,通过信用保险给予他们资金的融通,与经销商共生共长。
今年,借助“新丝路”建设的东风,徐工着力提升海外服务质量和体系化水平。自2011年起,根据王民董事长“强抓海外服务”的要求,徐工开始着力加强海外服务备件体系建设,在服务体系提升、备件体系提升和培训体系提升三个方向施以重力,建立服务商授权机制,推进主机厂备件前移,搭建海外备件协同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持续完善服务备件网点布局和服务培训模式,建立经销商服务人员培训体系认证和分级评定,借以完善徐工海外服务备件新体系。
与海外市场推广活动相结合,在丝路沿线20个国家开展行业内首个大型“一带一路”服务行活动。市场推广活动覆盖15个国家、16场海外展会、产品推介会。该活动以沿线20个国家三包期内产品为主,覆盖率达53.7%。该活动严格按照“一送、二查、三教、四问、五反馈”进行标准化作业:免费赠送三滤;检查产品性能指标和维保情况;教授正确简单的操作保养和故障维修方法;问询客户施工信息、购机需求、备件购买渠道及改进建议;形成活动信息反馈、产品遗留问题反馈、用户满意度、服务备件建设和竞争对手商务、服务政策反馈,借以更好的提升徐工服务品质。
同时,徐工服务人员跑遍所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施工工地,为中国建设大军在海外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书写中国建设与中国装备联手开拓海外市场的新篇章。
徐工积极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化”融合,充分发挥经销商的本土化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销商联合开展区域展会、产品推广与客户活动,以及全球“服务体系提升”等活动;借助事件、客户案例、品牌活动等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根据“一带一路”区域市场拓展的需要,完善商务经理、产品经理、服务经理人才储备。培养一支聚焦市场需求、素质过硬、敢打敢冲、协同作战的“三位一体”海外营销服务人才队伍。完善网络布局,计划在中亚、非洲和东南亚沿海地区增加10个一级经销商,让徐工“XCMG品牌”对“一带一路”65个国家实现全覆盖。
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将徐工“关心关爱”洒向海外,走访机手,关爱机手,拉近机手距离,计划向海外1000名操作机手赠送徐工纪念品,提升徐工品牌的公益形象。在乌兹别克斯坦,经销商巴布把自己也看成徐工人,连续多年进入徐工“十佳经销商”的他,不仅在产品销售和备件中心建设方面是典范,还利用自己的政府资源和市场关系,牵线搭桥促成徐工挖掘机工厂的建立。巴布的曾祖父曾骑着骆驼到过兰州,巴布笑言:“我是骑飞机重走丝绸之路。”为了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他把儿子送到北京学习中文。他说徐工就是我在中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