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起重机行业竞争分析
转载 2015-05-08 10:23 中国起重机械网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随着起重机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起重机行业中来。工程机械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供求风险和经济波动风险等。当前工程机械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总体设计和技术集成方面,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满足市场的要求,产品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成长历程
据起重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国产起重机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主流企业引领行业升级、实现技术突破。回顾成长的历程:从2000年到2005年,全球起重机行业处于年复合增长25%以上的高速成长期,其中,中国贡献了最大的增量,汽车起重机销量从1999年开始成倍增长,2003年突破1万台。
继美国上世纪70年中期年产7500台,日本1980年8000台的产量纪录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起重机生产国。其间,主流企业实现了两个关键突破,一是规模产能突破1万台,二是创新了适应中国需求的百吨级以下起重机技术,攻克了全地面起重机核心技术,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的中国技术流派,这一点特别关键,它确立了中国起重机独有的性价比优势。
2005年到2010年,宏观环境呈现重要变化:各国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能源等建设项目带动了大型吊装工艺技术革新,这个过程中主流企业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国际化提速,二是起重机产品结构及品类进一步细分,型谱跨度从5吨覆盖到2000吨级,随车式、汽车式、全地面、履带式、越野轮胎式等得到发展;三是大型化。中国起重机最大吨位200吨的历史被打破,全球起重机行业完成了从百吨级到千吨级的跨越。
2010年至2013年,宏观经济环境收紧,但供给能力增长了近两倍,主流企业一方面要应对各种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抓住地区结构性变化,在战略布局上实现第二次国际化腾飞,在产品和技术布局上快速抢占超大吨位至高点,中国企业再次展现后发优势,一个个“世界之最”正在或即将诞生,同时一轮以提升用户使用价值为主题的新一代技术革命正在兴起。
关键技术提升
我国起重机关键技术也在进一步的提升中。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发盛典为例,中联重科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悉,该项目突破了多项超大型塔机技术瓶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实现了超大型塔机的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三一重工申报的“大吨位系列履带式起重机关键技术与应用”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倡导和重点扶持下,国内比较出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2013年徐工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QY25KQ汽车起重机,这是起重机产业的“绿色制造”的一个好的开端。
随后6月份在烟台,在石化的万华项目上,徐工4000吨履带起重机首次启用,并胜利完成吊装任务,这是由中国工程机械人独立完成的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吊装任务,是所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人士的骄傲,因此这段惊人的记录也登上了国家央视的产业纪录片《大国重器》。
10月24日,中联重科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QAY2000全地面起重机在中联工程起重机公司长沙泉塘工业园完成了6000吨·米的最大额定起重力矩吊载试验!起重机在30.3米臂长,10米幅度工况下,轻松将600吨砝码吊离地面,6000吨·米起重力矩和600吨起吊重量双双打破轮式起重机最大吊载的世界纪录。
12月,恒天九五首台塔式起重机出厂仪式隆重举行,恒新重工第一批(2台)自主研发生产的QTZ-6015塔式起重机,成功发车,可以说这对于恒天九五意义非凡。同样也是在12月,雷萨重机品牌发布会上,其旗下雷萨FTC系列起重机及FQH系列履带强夯机也正式亮相。
与此同时,国外工程机械企业也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它们开始频频和中国企业合作,扩大其起重机产品的产能和影响力。2013年7月,特雷克斯对外正式宣布,将在原有的长江起重机合资基础上,引入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重工)作为该合资企业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将于近期举行签约仪式,来共同宣布达成未来的强强合作。
8月,马尼托瓦克将启用“马尼”作为全新的中文简称,而在随后几个月中,马尼托瓦克公司开始扩建张家港履带起重机制造基地。12月,在三一长沙产业园,三一重工与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显示,三一重工将以约1.08亿欧元认购帕尔菲格约10%的股份,帕尔菲格同样投资1.10亿欧元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获得三一起重板块业务10%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