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吨门机“巨无霸”们见证了锦州港的“美丽蜕变”
转载 2012-12-04 09:10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14台高耸入云的新门机在锦港人的期盼中顺利到港时,当这14个橘黄色的庞然大物矗立在三港池码头时,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迸发出一丝激动。啥叫天壤之别?啥叫云泥之变?从5吨、10吨、16吨、25吨再到现在的40吨,锦州港22年的门机变迁史可以做出最生动的阐释。
锦州港门机的昨天
1990年,从天津港运过来的两台简陋的5吨液压式变幅、单索起吊的二手门机拉开了锦州港生产营运最初的帷幕。
1995年,由锦州矿山机械厂安装的两台10吨门机出现在锦州港,尽管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但还是让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锦州港奉为“掌珠”。而这两台地产门机在当时锦州港的意义仅限于是一种象征,多数装卸作业仍要依靠船吊完成。
1996年和1997年,产自上海港机的10吨、16吨门机在锦州港惊艳现身。其中,10吨门机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齿条式传动,变幅30米。而16吨门机虽然变幅同为30米,但是门机里面的电气及操控系统已极为先进。2001年,3台大连产的16吨门机扎根锦州港,尽管为16吨门机,但最大作业能力可达25吨。2001年锦州港的吞吐量为1110.2万吨。
回想锦州港门机的“昨天”,在锦州港度过20年光阴的生产保障公司员工周月华很是感慨:“1993年来港后,我被直接分配到了固定机械部。那时的锦州港刚起步,门机只有两台,还是在天津港回收的5吨液压式变幅、单索起吊的旧门机。门机在当时的意义仅是一种象征和形象,多数装卸作业都是用船吊完成的。时过境迁,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壮大,特别是上海港机10吨、16吨门机正式走入锦港以来,公司就跟上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速度。”
“新版锦州港”创辉煌
2003年以后的锦州港破茧成蝶成了“新版锦州港”。从2003年起,锦州港开始了门机购置的大动作、大手笔。
先是2004年6月20日,7台25吨—35米/40吨—25米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门座式起重机离开“娘家”上海港机“远嫁”到数千里之外的锦州港,接着2004年12月末,4台同类型的门机到锦州港“安营扎寨”。在2004年,11台门机以“7+4”的方式分期花落锦州港。
2011年5月17日,锦州港斥资2500万元购置的3台上海振华产门座式起重机顺利抵港,这3台25吨兼具40吨功能的门机被安装在当时港口作业最繁忙的204B、205B散杂货泊位。此时,这3台门机的变幅和起升均采用变频控制,它们的功能较之以往更强大,帮助锦州港在2011年“更上一层楼”,完成吞吐量7582.1万吨,亿吨大港渐行渐近。
随着三港池东岸3个通散泊位的竣工投产,744米岸线成为了实至名归的“乌金走廊”,港口将新增散杂货通过能力3000万吨,散杂货吞吐能力实现翻番。而如果缺了门机这个最重要的黄金搭档,再先进的泊位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锦州港早已在2011年即对上海振华下了锦州港前所未有的门机最大订单——斥资1.65亿元购置14台40吨门机。5月30日,“正和508”、“江苏蛟龙”两艘运输船停靠在三港池东岸通散泊位,船中所载正是14台40吨门机的相关配件。
眼下,与新泊位配套的14台40吨门机已完成安装,正进行紧张调试。每台40吨新门机的装卸能力就是去年抵港的25吨门机的近2倍,机臂伸缩最大幅度可达43米,作业能力显著增强。林立的40吨门机就像擎天柱一样托起了三港池的一片天。
这14台40吨门机如橘黄色的火炬照亮了环渤海的热土,看着眼前的辉煌与繁荣,生产保障公司的老员工孔祥权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站在门机下跃跃欲试的心情、上门机时紧张急切的动作、坐在驾驶室里激动的表情。当我还是学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傅们向我们讲起过去码头的作业环境和条件,冬天裹大衣抱暖气,夏天光膀子,甚至开船吊的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整个班的作业完全是站着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先进的设备,高端的程序,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舒适的作业环境,最重要的是这些因素为我们建立了安全保障,当我在灯火辉煌的码头上驾驶门机时,我的心是骄傲的。”
从5吨、10吨、16吨、25吨再到现在的40吨,锦州港的门机“巨无霸”们可谓亲身见证了锦州港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从弱到强的“美丽蜕变”,而这同时也正是锦州港由当年的小港口向准亿吨能源大港挺进的不屈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