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印度投资建塔吊厂 中联重科开启全球布局新篇章

转载 2012-10-19 09:23 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厂协议在长沙正式签署。据悉,该工厂为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其主营业务为塔式起重机。这是中联重科继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也是其塔式起重机业务在海外的第一个基地。中联重科正在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土化”为特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及优化配置,构建完整产业链。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高级总裁殷正富、副总裁何文进、国际合作部部长陈佩佩、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建起)总经理黄群、印度ElectroMech公司(以下简称EM)执行董事 Mehendale先生及其夫人等出席签约仪式。殷正富先生和 Mehendale先生分别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合资建厂协议书。
  缘何落子印度?
  据了解,2011年,印度市场塔式起重机销售额约合9300万美金。目前,印度国内仅有3家塔式起重机的制造商,超过70%的份额是从国外进口,其中超过50%来自中国。从2011年海外统计数据分析,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占中国向印度出口塔式起重机份额的12.3%。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经济增长强劲,预计到2025年将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根据印度“十二五”经济计划(2012-2016年),未来五年内印度将投入一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占到GDP总额的10%左右。得益于基建领域内的大规模投资,印度工程机械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均保持在15%-20%左右,预计未来将保持同步或更高的增长率。何文进副总裁在发言中总结了选择印度投资的原因:
  首先,这是最恰当的时机。印度已经开始发力、进入加速快跑状态。目前,印度已成功跻身全球最具增长力的经济体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印度政府未来5年1万亿美元的投入又将掀起新一轮投资与建设的高潮。选择在这一时期联手进入印度塔机市场,建立涵盖生产、研发、零配件采购一体的本土化生产基地,充分体现了中联重科和ElectroMech公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视角。
  其次,这是最合适的伙伴。ElectroMech公司拥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印度最大的工业桥式起重机制造商,是德国知名起重机公司ABUS等的合作伙伴,擅长于焊接件制造。其拥有印度最大的起重机制造工厂以及遍布印度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而中联塔机也拥有着不可比拟的先进技术和制造优势,相信通过此次合作,双方能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激发出巨大的协同效应,而中联塔机在印度的强势出击,也必将为中联重科其他产品全面占领印度市场打开新的局面。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詹纯新董事长阐释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标准:
  (1)遵守国际准则。
  (2)融入世界。中国城在伦敦、纽约、旧金山、悉尼等全世界都几乎一个样子,而且都有很长的历史,当你要做企业的时候,你不能在不同的国家盖中国城,而是要跟市场融进去。
  (3)与世界共舞。融入不代表没有自己的管理思路,我们要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输出世界,最终我是要按照我的意思来做。例如CIFA,我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派一个国内员工,但是如果他们做不好CEO得下课,而且我们每年都会有审计人员定期去审计,考核他们的经营状况,完全是把CIFA当成一个事业部来管理的。
  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关键是要符合当地“生态系统”
  中联重科从一个长沙建机院的院办企业发展为世界知名工程机械企业,曾主导了一系列的并购,其联手弘毅资本等全盘收购意大利CIFA的海外投资项目还入选了“五大中国海外投资经典案例”,当时获此殊荣的还有“中远太平洋获得希腊比雷埃夫斯港35年特许经营权”、“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收购汤姆逊”以及“华凌集团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股权”等四个案例。以往的经历不免让人认为中联重科国际化投资的方式就是并购,但此次却是以合资的方式直接投资建厂,这意味着中联重科国际化战略的调整么?
  “中联重科的全球布局,不受形式的限制,比如收购、自办或合资都可能,但根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土化为特征,就像不在北京种香蕉、不在广东种苹果一样,要建立适应当地生态系统的企业”。针对上面的问题詹纯新董事长如是说道。据悉,中联重科的“十二五”目标是力争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全球前三,针对此目标,何文进副总裁说道:“在稳步推进海外并购的同时,中联重科还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化战略的内涵,融入当地人文,做本土化企业,打造总部在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力争三至五年内进入工程机械全球前三已经成为中联重科全球化战略的精髓和目标。”从两位中联重科高层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联重科选择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并不是国际化战略的调整,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战略一直都不是仅限于并购的方式,正如詹纯新董事长所说,只要符合当地“生态系统”的方式,收购、自办或合资都可以考虑。
  未来,我们也许会看到中联重科更多的采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这种方式。早在中联重科2011年年报中就显示,其对海外市场的规划中,早已将重点锁定以非洲、亚洲和南美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明确提出“加快在巴西、印度的海外基地建设”。詹纯新透露,目前正在巴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筹备设厂,“不排除设立自建厂的可能。” 此外,詹总还透露中联重科在欧洲也在寻求新的机会,例如一直在德国寻求好的收购目标。

中联重科高级总裁殷正富(右)与ElectroMech执行董事Tushar Mehendale先生(左)在合资公司协议上签字后握手庆祝成功签约。

  全球为我所用  我为全球制造
  “中联的全球化图谋,就是全球为我所用,我为全球制造”,詹纯新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豪迈地说。而此次投资印度,也是其经典表述的真实印证。结合此次投资,詹总谈到了中联重科的特点,他说道:“中联重科的特点是不会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我们的战略一旦确定,就会一直沿着既定目标走下去。将时间追溯到2004年,当时我们提出的是‘裂变(裂变出多个单独的事业部,如建筑起重机事业部就是裂变出来的)+聚变(把国内的专业化事业部和国外的事业部合在一块,结果是每个事业部都变成国际化的、在全球都有一定影响的事业部)=全球化’,到今天一直在这么做。包括买断德国Jost塔机技术以及此次直接投资,都是由中联建起来负责,黄群总经理全权管理。”
  据中联建起总经理黄群介绍,对于中联建起而言,此次投资也可以高度概括为詹总提出的“全球为我所用,我为全球制造”的思想:这个合资项目主营业务是塔式起重机,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该项目是以一期的“快速启动”和二期的“层层推进”的战略,分两期进行投资和规划。该合资项目中联重科投资控股70% ,EM公司占股30%。合资公司成立5年内,将实现塔式起重机在印度市场销售额年均45%以上的增长,达到年销售额5000万美金的规模,并且可以覆盖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