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气候公民,就做气候难民——低碳,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转载 2010-06-23 10:54 三一 来源:三一■重建精神家园
曾有学者说过,生态危机其实是道法自然的古老文明与妄图改造世界的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所致。如果人文生态不恢复平衡,其他都是亡羊补牢。
人类基本精神的丧失,乃是一切生态破坏背后最深的根源。如果说,只有青山常在,才有绿水长流,那么,为了生态重建,也必须精神重建。事实上一切所谓的生态环境问题其实都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是人自身的精神出现了危机,如果不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与思维方式,生态危机仅仅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今天,我们要重新恢复人们对诗意世界的向往,只有诗意才有和谐。现代化生活并不是以毁灭诗意为前提,反而应该是以一种现代的方式来保存古老的诗意的生活。
现代人可以用水泥、钢筋、塑料、电器来塑造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应该给人一种在古代天空下的安宁感。无所谓古代或者现代,舒适、愉悦,这难道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要追求的东西么?
现代化是西方人研发出来的,他们已经意识到工业对地球的摧残,因此这一百年,他们在改变这个错误,在向东方吸取文化养料,要把理性的技术的东西变得柔软一点。现在到巴黎、到西方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到东方哲学中,人与自然合一的宁静感。
■人人都是地球人
是时候改变我们大手大脚支出自然资本的时候了。如果有一本大自然的资产负债表的话,人类的财务状况必定是满目疮痍。
如果人类不迅速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大片《2012》中出现的末世场景绝不是夸张;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到4摄氏度,届时可能将有11亿到32亿人口面临饮水短缺,2亿到6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每年2亿到7亿沿海居民遭受洪涝灾害,最多将有60%已知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也许上述类似言论,你已听到不少,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模型作出的情景预测。
而在过去,关于中国生态和气候变化的专门预测中,所有模型全部失效,因为中国的实际发展和能源消耗远远超出预期。
地球可能正在接近临界点,即整个生态系统“翻”进一个全新的状态。面临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
低碳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人人都是地球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时不我待,不如伸出双手,让这种力量更强大一些。
在中国,最简单的减排办法就是节约用电,中国70%的电力资源是通过燃烧煤炭得来的。在交通方面,尽量驾驶小排量汽车和乘用公共交通工具。此外,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也都是节能减排、以小见大的好方法。
总之,低碳生活并不一定意味着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寻求人与地球更友好融洽的生活方式。(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