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最大煤炭进口国 能源结构需调整
转载 2010-06-09 11:25 华泰证券 来源:华泰证券尽管用电高峰尚未到来,但今年电煤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云涛预计,继中国去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以后,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预计净进口1.7亿吨。
考虑到“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和进口还会增加,下一步如何建立一个节约、清洁、安全、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应地,如果为了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如果不尽快跟上,可能煤炭的供应保障难度会加大。“如果其他新能源达不到预期的规模目标,煤炭的需求可能还要加大。”郭云涛在6月5、6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煤炭兼并重组峰会上说。
根据了解,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30亿吨。化石能源占到91%。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仅为9.9%。
尽管中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包括核电也可以加快建设,但是如果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效,并且不能并入电网,那么煤炭仍将占到整个一次能源的很高比重。这会对2020年碳指标的完成造成压力。
煤炭需求持续增加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十二五”能源以及分项的煤炭等相关规划。根据目前的初步研究,“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因此下一步如何保证煤炭的有效供应,是一个重大问题。
以“十二五”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增长与GDP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为0.51计算,到2015年,中国需要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2亿吨标准煤。
而根据国家能源部门的初步测算,预计到了2015年,在一次能源总的需求量中,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石油天然气提供的能源能力有限。
预计到2015年,水电可以提供2.6亿吨标准煤的供应能力,风电可以提供0.57亿吨标准煤供应能力,其他的生物质能有2000万吨标准煤,核电有6800万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有2亿吨标准煤。
以上总共有提供5.14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其余的还有26.8亿吨的能源供应需要煤炭提供,这折合约38亿吨煤炭。
2009年我国原煤生产量达到30亿吨,如果2015年需要38亿吨的煤炭需求量,则除了需要国内加快生产外,对外进口也需要增加,但是这可能会遭遇国际市场抬价的问题。目前全球的贸易量是8亿吨左右,中国净进口了1亿吨煤炭。日本有专家预计中国进口煤炭可能在未来10-15年达到8亿-10亿吨的水平。
“如果如日本专家所言,中国大量进口煤炭,势必导致像铁矿石一样,价格被国外抬高。”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云涛说。
行业景气度面临下行压力:一季度行业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高景气度,但在国内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以及美国、欧洲等外围经济环境低迷的背景下,下半年行业景气度将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四月份以来钢材价格的上涨,也将侵蚀部分行业利润。
工程机械行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房地产调控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将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5月份政府出台的建设7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利好工程机械行业,但我们认为,在全年项目完成比例及地方政府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等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下半年行业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轨道交通制造业将处于高景气周期:高铁及城轨地铁将是未来几年该领域的主要增长点。以“四纵四横”为骨干网络的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将确保在未来3~5年内,国家在高铁领域的投资是持续稳定的,由此带来的高铁设备需求增长率在32%。我国城市化进程将拉动对城轨地铁的需求,09~11年城轨地铁的年复合增长率近30%。
机床行业高端化仍将不断深入: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是高端数控机床需求的有力保障。而随着行业产值数控化率的提升,行业利润率也将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建议重点关注仍处于上升周期的机床行业,以及成长性确定的轨道交通制造业。另外,建议重点关注细分子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工程机械行业建议予以标配。重点关注的公司为龙溪股份、秦川发展、中国北车、中国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