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振华港机更名

转载 2009-07-07 10:54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上海振华港机股份有限公司(ZPMC)

  上海振华港机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骄傲。1992年,公司成立时,只有十几名员工、100万美元资本金,而今,振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机械制造商,ZPMC(振华港机的英文简称)的品牌已占世界集装箱起重机市场70%的份额,超过了日本、德国和韩国的竞争对手。

  金融风暴以来,世界贸易降温已成事实。全球港口投资减弱,港机产品需求面临大幅度萎缩。和众多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振华港机要实现持续发展,也面临转型的挑战。5月中旬,振华港机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这是否是振华“突围”的前奏呢?

市场急剧萎缩

  振华的优势产品集装箱起重机的市场正随全球金融危机而快速萎缩。港口机械产品生产周期长,一般来说当年销售取决于半年前、乃至一年前的新订单。振华年度新订单从2007年的11亿美元,下滑到2008年的4.43亿美元,2009年迄今为止,只有二月的5000万美元新订单。

  2008 年报显示,振华的利润主要来自集装箱起重机,该项业务收入占比为72.73%。振华虽然市场份额领先,但定价优势不大,产品利润率仅为10.39%。甚至为保持市场占有率,还放弃了一部分溢价的可能性。

  像振华、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发挥了价格优势,而这个优势较大程度是人力成本的优势。今年6月初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振华高管坦承除岸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外,其它港机产品在成本上优势不明显。

  而港口起重机之外的新领域振华则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优势。从振华已进入或拟进入的浮吊、铺管船及钻井平台的业务来看,虽然同样面临经济周期的影响,海工面向未来海洋石油的勘探开采,其市场空间发展远大于港机制造。

  如2008年海工市场钻井平台新订造就达60套,创近年新高。同时该行业的利润率也相对丰厚。2008年报公司海工虽然只有19亿的收入,为港口机械的10%,但利润率为22.11%,是前者的两倍多。7月5日,振华承建的、中国首艘独立设计制造的1200吨浅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2”,正式交付给海油工程。海工产品的市场前景可观,振华在造船造船业领域确立优势,尚需时日。

强势管理者

  振华的转型方向,吻合中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制定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的三个——海工领域符合“船舶规划”,公司研制成功但无市场实际销售的码头全自动化系统和港口装卸整套设备吻合“物流规划”,“装备制造业规划”也明确提到公司主业港口机械,要依托中国重大基础建设来继续发展。

  中国政府对振华的扶持,别的不说,仅就公司团队结构就有明显的特事特办。振华的控股股东是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总裁管彤贤今年76岁,是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中的唯一不按照退休年龄之规定,依然位居总裁的特例。

  管彤贤59岁临退休开始参与创立振华港机,提出:“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要有振华港机的产品”。从无到有,把一个无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让最大集装箱起重机进口国的中国,变成最大的出口国。

  这个特例似乎也印证了某种传统。源自中国交通部的大型国有企业,有明星企业家远超离退休年纪还工作在第一线的传统。对这个传统和制度背离的默许,远在深圳改革元勋袁庚就开始了。1982年中国干部离退休制度确定后,65岁的袁庚依然工作在第一线。并先后创立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两个著名企业。
  管彤贤之后振华由谁来领导,还是未知数。尽管每次股东大会和投资者见面会上,这都是个话题。但管彤贤一直是制度的例外,主持振华经营,这也给后管彤贤的振华时代,留下了问号。
转型的突破口
  首先,公司正在展开业务的转型有大型钢构钢梁业务。如大型钢结构桥梁的建设。公司已承接美国西海岸的新标志:旧金山海湾钢结构大桥的建设,虽然该项目并未进入决算。但公司钢结构业务去年成绩显著。2008年报显示,公司钢结构年收入为9.94亿元;在成本大涨90.73%的基础上,利润率却增加到30.88%,是公司同期所有业务中,利润率唯一上升的业务。
  中国政府为对抗经济危机的四万亿投资,大部分都投在了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的基础建设上。振华重工依托大股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可以形成交通基础项目合作的协同效应。
  3月19日公司完成了向大股东的定向增发,收购了中交股份所持上海港机100%的股权及江天实业60%的股权。把本以国内港机市场为主的上海港机的资产全部注入到振华,解除了大股东和振华的港机业务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
  最后,振华在准备重点进军的海工领域,虽暂无优势,但也有了突破。在成功交付海上7500吨全回转浮吊之后,又研发的可吊重12000吨全回转自航。充分反映了公司码头起重机的优势,可以复制到海上——而海工重型装备中起重机同样不可或缺。
  乐观地讲,振华形成港机、海工和大型钢构钢梁三项业务鼎立的局面并非不可期待。像同期中国制造其它行业,也面临忧虑和期待共存的转型一样,振华把港口机械的优势移向它处,尤其是移到海上去,一定的时间总是必须的。

0 0

网友评论

取消